-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南公共外交体系构建中智力支撑研究
海南公共外交体系构建中智力支撑研究
摘 要 海南提出打造“三基地一个示范区”是地方构建公共外交体系以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在界定外交与公共外交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回顾了海南公共外交发展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智力支撑角度提出破解之道,即依托学科齐全优势打造公共外交师资群和学科群,依托实践基础优势打造公共外交学术共同体和实践基地,依托教学改革优势打造公共外交人才培养基地。
关键词 公共外交 智力支撑 海南
中图分类号:D8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1.076
The Study of Intellectual Suppo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Public Diplomacy System
LIU Suju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0228)
Abstract Hainan proposed to build local public diplomacy system of three bases and one demonstration plot, which 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serve the overall diplomatic strategy of the country.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system of diplomacy and public diplomac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Hainans public diplomacy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 support: to build public diplomacy teacher and subject groupings relying on the complete discipline advantage, to build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practice bases relying on the practice of public diplomacy advantages, to build training base of public diplomacy talents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teaching reforms.
Keywords Public Diplomacy; intellectual support; Hainan
2013年以?恚?海南创造性提出了“三个基地一个示范区”(即三亚首脑外交和休闲外交基地、博鳌公共外交基地、万宁中非合作交流促进基地、海口侨务交流示范区)的构想,丰富了地方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方式和手段。四年来,海南积极开展各项外事活动,公共外交迅速成为海南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新亮点。人才和智力保障是地方公共外交体系的构建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要素。
1 公共外交体系构建的理论与海南实践
1.1 外交与公共外交体系构建
目前,关于公共外交的概念界定和内容体系已有较多讨论,但仍没有一致结论(唐小松,2006;吴泽林,2012)。按照大多数学者的理解,外交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涉及国家或公共利益而非私人利益的交往/交涉活动,且居民包括自然人(即公众)和政府机构、企业和非营利团体等法人,因此外交可按照居民行为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其中,政府开展的对外交往、交涉活动为政府外交,而其余主体(包括公众、企业和非营利团体等)对外开展的涉及国家或公共利益的对外活动即为公共外交。可见,要正确理解公共外交的内涵必须注意三个关键点:第一,行为主体的双方必须是居民与非居民,即对外;第二,行为客体必须涉及国家或公共利益,否则只能称之为纯私人活动;第三,行为主体的居民方必须是自然人或非政府法人。
从上述公共外交的内涵出发,本文认为一项公共外交活动应该包括以下元素:谁在做(who)、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因此,一个完整的公共外交体系应该做到:(1)主体多元。与政府外交不同,公共外交的主体可多元化,公众、企业、非营利团体全部都可以参与其中;(2)内容多彩。由于参与公共公共外交的主体可来自各行各业,因此,公共外交内容的覆盖面必然是丰富多彩的,可涵盖商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