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邵洵美与唯美主义结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邵洵美与唯美主义结缘

浅谈邵洵美与唯美主义结缘   摘 要:邵洵美与西方“唯美主义”结缘,一方面由于其贵族区的生活背景,为其成为颓废的“唯美主义”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另一方面也由于其个性中有着理想化、个人化的“唯美”素质,最终使其呈现出与唯美主义中重视感官享受、追求人生欢乐的一脉明显的关联,沉浸在个人化的唯美实践中。   关键词:邵洵美;唯美主义;颓废;享乐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29-02   邵洵美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坛颇有名望,在文艺界,文化界尤其是出版界拥有显要地位,随着其文学活动的发展变化而衍生叠加着诗人、评论人、翻译、编辑、出版商、文学活动家等多重文化身份。 然而邵洵美初登文坛,引起关注并遭致骂名的却是其作为“唯美”诗人时的事情。或许因为其唯美的诗歌在道德的评价框架中太过耀目和新异,也可能是因为其富家“大少爷”的身份及奢靡生活做派与其唯美诗歌“相互映证”,以致邵洵美长期背负“颓加荡”的流氓诗人头衔。本文力图立足于摈弃文艺上的道德评价思维,从艺术的角度去阐释邵洵美与“唯美主义”的结缘来去。   唯美主义(Aestheticism),一种追求纯粹美的旨趣和倾向。这种唯美倾向和对“纯艺术”的追求,其实早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即形式”和古罗马晚期诗歌中就已初见端倪,之后在西方仍有不少流派的艺术主张中含有唯美主义的因素。而唯美主义成为一种自觉的运动是19世纪初期由法国起源,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的颇有声势的文艺运动。其先驱人物法国哲学家库辛于 1818 年率先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这一唯美主义的口号,而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小说家戈蒂耶最早主张把“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诉诸于创作实践。他标榜文艺脱离社会,文艺不受道德规范的约束,提倡纯粹美。继戈蒂耶后波德莱尔成为法国文坛上唯美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名著《恶之花》的问世把法国唯美主义文学运动推向了高潮。当法国的唯美主义思潮由英国诗人史文朋和美国画家惠斯勒等传到英国后。王尔德成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在王尔德周围聚集了佩特、道生、西蒙斯、叶芝等一批才华横溢的作家、艺术家,还先后创办了《黄面志》(The Yellow Book) 和《萨伏依》(The Savoy),并以这两个刊物为阵地,发表唯美主义文艺作品,传播唯美主义思想,使唯美主义真正成为一个有组织、有口号、有宣言、有刊物、有影响的文艺流派。   赵小琪在《无目的的目的——20 世纪中国唯美主义文学思潮》一文中曾把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处于鼎盛期的中国唯美主义思潮分为三大类:更多地吸纳了西方唯美主义者纪德、法郎士重视精神美的思想,追求一种自由、超脱、闲适的人生和艺术境界的以周作人为中心的京派文人;更多地与法国唯美主义者戈蒂耶的思想相一致,重视感官享受,追求人生欢乐的海派文人,还有以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为代表的象征派。显然,邵洵美属于海派文人的代表。   邵洵美与西方“唯美主义”结缘似乎源于其1924年赴欧洲留学之旅,“在意大利的拿波里上了岸,博物院里一张壁画的残片使我惊异于希腊女诗人莎茀的神丽,辗转觅到了一部她的全诗与英译”,继而“从莎茀发见了她的崇拜者史文朋,从史文朋认识了先拉斐尔派的一群,又从他们那里接触到波特莱尔、凡尔伦。”[1]继而便是对西方“唯美主义”这一派的深度接触,乔治·摩尔、佩特、罗塞蒂、高思、高谛蔼……一长串名单。一场看似偶然的邂逅,其实也有着某些理所当然的内里。至少我们可以产生这样的疑惑:在西方文艺思潮一波一波进入中国文人视野的20年代,邵洵美缘何只对“唯美主义”情有独衷?即便在拿波里这个博物院,缘何只青睐于在当时中国几乎未有所闻的莎茀?   海德格尔认为组成阐释者的认知结构的重要一环是前理解。前理解指人必然要无可选择地出生和生存于某一文化中,此文化成为其规定性和进行理解的先决条件,人从文化中接受了语言、运用语言的方式和语言所赋予的关于自身和世界认识的知识和局限,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观念、前提和假设。这一切成了历史赋予创作者和阐释者的一种产出性的积极因素。历数英法唯美主义重镇中的重要人物如戈蒂耶、王尔德、波德莱尔等大都是出自有家底渊源甚或贵族之家,这是否与邵洵美钟情唯美主义有某种关联呢?孟德斯鸠在《笔记》中说“没有什么比大繁荣更接近于颓废;同样,在我们的文学共和国中,人们担心繁荣会导致颓废。”[2]而“只有‘颓废的唯美主义’才是真正的唯美主义,而真正的颓废主义也必然会趋于唯美化”[3],在繁荣、颓废、唯美的辨证意义上,邵洵美与唯美主义结缘,有着某种天然的成分。   邵洵美出身于20世纪初上海的大官宦贵族家庭,其显赫家世从他的三个祖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声明可见一斑:祖父邵友濂官至上海道台,嫡亲外祖父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务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