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快餐文化与中华饮食文化冲撞与融合.docVIP

浅谈西方快餐文化与中华饮食文化冲撞与融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西方快餐文化与中华饮食文化冲撞与融合

浅谈西方快餐文化与中华饮食文化冲撞与融合   摘 要:本文是一篇教育随笔。本文试图以课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为例,从文化的视角,对比西方快餐文化和中华饮食文化之异同,小议西方快餐文化和中华饮食文化的冲撞与融合。   关键词:西方快餐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 冲撞 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236-02   近来,本人与学生们一同学习了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文化的思考”中翁乃群先生的《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对于西方快餐文化与中华饮食文化的冲撞与融合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本人的深入思考与教学心得,以及课堂上与学生撞击出的思想火花,谈一谈对这一问题的粗浅认识。   1 文化与饮食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一般东西方学者的理解是: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说过:“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就为我们展示了他寻找美、感知美的艰难旅程。   所谓饮食文化,是指与饮食相关的一系列文化观念以及文化现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以中国为例,中华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俱佳,而且还有“滋、养、补”的特点。近来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纷繁芜杂。   2 饮食文化是一个令人兴趣浓厚的话题   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对于饮食总是乐此不疲的。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一日三餐来补充身体的供给。人类对饮食的追求已从原先的果腹到现今的享受。就身边的吃货来说,每到周末就四处寻觅新鲜的品食场所,并把其当作人生的一大乐趣。饕餮大餐、举杯独酌已成为人们的饮食享受。“今天,你吃了吗?”这句话是若干年前的问候语,现如今仍然是流行的打招呼语。中国人结婚,请客吃饭;过生日,请客吃饭;乔迁新居,请客吃饭;高考中第,请客吃饭;就连去世,也要请客吃上一顿“豆腐饭”。可见,请客吃饭,已成为中国人款待亲朋好友的最高礼遇。   3 西方快餐文化与中华饮食文化的异同   3.1 西方快餐文化与中华饮食文化的相同点   尊重食客,为食客能吃饱、吃好而不懈努力。   3.2 西方快餐文化与中华饮食文化的不同点   3.2.1 西方快餐文化侧重快捷、方便、果腹,中华饮食文化则侧重口感与营养   在课文中,到麦当劳点餐、吃饭,时间迅速。吃完走人,只要解决自己肚子饿的问题就行。至于是否好吃、是否有营养,则不太关注。收银员、服务员身着统一的服装,毫无特色。   中国的饭店则不同。前段时间,到古城苏州旅游,中午到一家名为“吴门人家”的饭店就餐。这家饭店是家老字号餐馆,已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称号。美食甜而不腻,软糯可口,充分展现了吴地饮食文化的魅力。特别是一碗莼菜汤,鲜滑细嫩,令人过口难忘。一道松鼠桂鱼,酸甜可口,滋味独特。可以说,中华饮食文化更加侧重口感与营养。值得一提的是,这家饭店的服务员,无论男女,都穿戴着颇具吴地特色的蓝印花布服饰,以细巧软糯的吴侬软语真诚服务。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呢?   3.2.2 西方快餐文化的座位没有尊卑之分,中华饮食文化的座位则有长幼尊卑之分   在麦当劳就餐,你无论坐在哪里都可以,座位是没有长幼贵贱之分的。比如,12岁的王莉带着她68岁的奶奶到麦当劳餐厅就餐。在麦当劳,只要有空位置他们就可以坐下。王莉和她奶奶坐哪个位子都可以,都一样。而且,麦当劳餐厅似乎也没有包厢之说。   中华饮食文化则不然。王莉一家去饭店包厢吃饭,坐在一张大圆桌旁,圆桌正对门的两张椅子应当由王莉的爷爷奶奶坐,他们的两侧按照年龄应该坐着王莉的父母辈,王莉等小辈则应坐在她爷爷奶奶的对面。如果这个包厢圆桌不对着门,那么,她的爷爷奶奶就应该坐在面南背北的椅子上。也就是说,中华饮食文化的座位是有长幼尊卑之分的。   坐在包厢里用餐,似乎代表着地位、权势、金钱;坐在大堂里用餐,则代表着普通、平凡。包厢里环境雅致,甚至有轻音乐萦绕耳畔;大堂里则可能人声鼎沸,喧嚣嘈杂。有的饭店的包厢甚至还有最低消费。这就使得许多食客有这样的认知:在包厢里用餐是尊贵的。   3.2.3 西方快餐文化是先付钱,再自助拿餐;中华饮食文化则是先点餐,再由服务员送餐,最后吃完结账   在麦当劳吃饭,快速、方便最重要,所以一切安排都以速度为第一要务。而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吃饭是一件郑重其事的事情,也是一件享受人生的事情,更是一件讲究的事情。所以,急是急不来的。服务员上一道菜,报一道菜名。食客们则慢慢品味佳肴,也品味著人生。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食客们打开了话匣子,大谈人生见闻、趣闻轶事。在一道又一道菜肴端上桌的袅袅热气中,食客们慢慢享受着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