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摘要: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教会学生思维是教育的使命,语文学科当然责无旁贷。从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三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类比思维 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
对于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学者提出“学以思为贵”。现代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思维训练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语言与思维分拆不开,语言要说得正确有条理,其实要头脑想得正确有条理。因此,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时并举。”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教会学生思维是教育的使命,语文学科当然责无旁贷。
一、类比思维能力
类比,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类比思维能力是解决陌生问题的一种常见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开拓思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与已经解决了的熟悉的问题,或其它相似事物进行类比,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类比联想支配发明。”由此可见,运用类比思维的重要前提,就是提高联想能力,学会联想方法。
比如,笔者在教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在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本文所运用的类比手法上,要求学生用笔罗列出邹忌和齐王的相似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交流。学生们发现邹忌和齐王有以下类比点:(1)都渴望听到真话。这是邹忌和齐王能力心意相通的前提,是劝谏的基础。(2)都很自信。邹忌自信英俊潇洒;齐王自信治国有方。(3)地位都最高。邹忌是家中一家之主;齐王是齐国一国之君。(4)都被美言蒙蔽。邹忌不知有徐公之美;齐王不知有强中之国。(5)受蒙蔽的原因都相同。邹忌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齐王是宫妇私王朝臣畏王四境有求于王。(6)都去蒙蔽,树形象。邹忌亲见徐公,自愧思过;齐王确立纳谏制度,得到百姓拥戴。这样一来,学生明白了:邹忌劝说齐王纳谏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之间有这么多的相似点。既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类比思维能力。
对比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与这一事物具有差异或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运用对比联想结构文章的作品也不少。比如,笔者在教授《鸿门宴》一文时,在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运用对比联想,将文中的刘邦、项羽进行对比。(1)作为主帅自身素质上的差别:刘邦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项羽狂妄自大,刚愎自用。刘邦能随机应变,从善如流;项羽拙于应变,拒绝忠言。刘邦有奸必除,除恶务尽;项羽养奸贻害,自绝内应。(2)作为主帅用人上的优劣:刘邦能任人唯贤,对谋士张良、武士樊哙能充分信任,在关键时刻,他们都能起到独挡一面,扭转局面的作用,就连项羽集团核心人物项伯,无意间也被刘邦巧以利用;项羽任人唯亲,项羽有谋士范增,武士项庄,可以说是人才济济、文武不缺,但不能做到用人不疑,使他们无用武之地,就连死心塌地、报功心切的曹无伤也落得个凄惨下场。
情节离不开人物的表现,故事性作品的内容要靠人物的言行呈现。通过人物优劣的比较,学生就可以明确“鸿门宴”的必然结局,也能从鸿门宴的故事中推知楚汉相争鹿死谁手。这样教学,能让学生获得以史为鉴的智慧,以文养德的陶冶,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二、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由一点或某一方面与之相关的各点或各方面渗透扩散的思维方式。其实质就是发现新事物,研究新方法,探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汉语的特点是含蓄而意蕴丰富,常常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要理解这些奥妙隐晦的含义,需要学生根据语言的表层含义进行发散,推测出文章没有明说的内容,从而体会语言丰富的内涵,全面而深入地把握文章的深层意蕴。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学生把原有知识和文本知识加以整合,生成新的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补充情节和拓展联系这两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在自主解决新课所遇到的学习问题时,常常需要激活并利用原有知识去解释、消化课文中的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应用领域,获得新的知识。运用拓展联系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贯通新旧知识,形成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以达到释疑解惑、获得新知识的目的。比如,笔者在教授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短篇小学《变色龙》时,学生无不为作者对警官奥楚蔑洛夫的精彩描写而赞不绝口,热闹过后,有一个女生站起来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要在短短的时间变色五次呢?”这一问,把笔者也问愣了,一时语塞。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说清楚其实并不那么容易。笔者敏锐地感觉到,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解答,是理解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形象的关键,也就是时下热议的“选点突破”理念(所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模拟检测:专题5_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doc VIP
- Unit6大单元教学整体单元分析课件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ppt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跨学科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docx
-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电预热安装施工工法(技术方案).pdf VIP
- 2014造口治疗师培训个案发展计划及产品册造口学校.pdf VIP
- 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制度.doc
- 2026年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完美版.docx VIP
- 2024年9月8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州直遴选(事业单位考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VIP
- 2025年兵棋章节答案.docx VIP
- 酒店工程部计件量化方案(3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