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琴童家长应把握四点原则
琴童家长应把握四点原则
我们经常听到那些比赛获奖者的感言:“我能有今天的成绩第一个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把我引进了音乐的殿堂。”“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恩师,是他教导我怎样弹琴,怎样做人。”可见,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如果再加上孩子本身的悟性、天赋,就构成了孩子成才的三大要素。
家长是琴童学习音乐的引路人、决策者,他们必须有远大的眼光、坚强的毅力、正确的方法和一定的经济条件。同时,平和的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以下四方面必须把握好。
一、愿望与目标
为什么要学琴,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说法,有部分家长毫不讳言:“我就是要让他将来考上音乐学院。”对怀着这种心态和目的的家长,日后必定会很累、很烦,孩子也会学得很累、很苦,最后如果考不上音乐学院家长将会很失望,孩子也背负沉重的包袱,失去了幸福快乐的童年。这种状况导致某些琴童气愤无奈地往钢琴里倒水也就不足为怪了。
最近笔者遇到一件趣事,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诠释。
有一位上世纪70年代曾学习手风琴、钢琴的学生,分别30年后去看望他的老师,惊喜之余,他向学琴的老师叙说了自己的经历:当年他作为老三届知青,下放到农村劳动,不久,地区歌舞团听说他会拉手风琴,弹钢琴,便通过考试,使他得以离开农村到了歌舞团。在演出之余,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也有了时间复习功课。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幸运地考上了某名牌大学数学系,一学就是1 0年,成为了数学博士。曾任某市数学研究所所长,后调任某师大数学学院院长。他曾多次去英国、意大利、荷兰讲学。记得有一次应邀到一位同行家作客,在品尝咖啡之后,大家的话锋一转,谈到了轻松的话题――钢琴,谈着谈着,大家纷纷你一曲我一曲弹了起来。轮到他时,他也没有犹豫,上去弹了一首肖邦的《即兴幻想曲》,他的演奏使在场的数学同行为之一震,他们那赞美的笑容里充满了惊讶,没想到这位中国的数学博士钢琴也弹得这么好,真令他们刮目相看。后来他说:“我十分幸运当年学习了钢琴而且一直没有停止练习。”这个事例说明,当年他想学琴时,家长如果以为学琴会妨碍学习不同意他去学,便会使他失去一次学习特长的机会,那么,他下放农村后也就不会出现改变命运的契机:如果当他学琴出现较好成绩时,家长便下决心一定要他从事专业,强行带他四处求师也是不必要不现实的。这位博士一直喜爱音乐,如今家里有三角钢琴,在意大利购买了名牌手风琴,他打算终身与音乐为伴,但他的职业仍是数学。所以学琴是一种美育,是一种手段,不排斥会出现专业的尖端人才,但不必强行与孩子的将来或职业挂勾,只有在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不带功利,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学琴过程中,学生学到了一门技能,家长也会从中体会到一种乐趣。
二、切忌攀比
常听到某些家长对自己孩子学琴的表现、进度不满意,别人的孩子如何如何,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样呢?由此抱怨自己孩子缺乏天赋,不是学琴的料。我们知道个体总是有差异的,不是每座山下都埋有金矿,孩子学琴短期见效者有之,大器晚成者亦有之,不必太放在心上。而所谓天赋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通俗地说天赋就是一个愿望,加上耐心,同时具备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和毅力,而这些是每个孩子和家长都可以做到的。攀比的另一种表现,则在各种课外特长门类的选择上,凡是邻家孩子在参与的,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能落下。如:作文、英语、奥数、舞蹈、钢琴、图画、羽毛球不一而足,将孩子每周两天的休息全占满了。
如果说这样的安排是某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全面发展,身体、智能、技能都能齐头并进,但好的愿望并非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贪多嚼不烂,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其实,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别的孩子学什么不一定都适合自己的孩子。由此,我以为孩子的培养就特长而言,选一两项就可以了,孩子更多的需要家长的关怀,多和孩子交流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不要去攀比或羡慕别人的孩子,这样会影响自己的正确判断而迷失自我,甚至使自己不得安宁,也会忽略自己孩子的特点和潜质。即使孩子缺乏音乐方面的天赋,也不等于他没有其它方面的才能。不去羡慕别人,你的日子就会变得悠然、平静、从容不迫。只要自己的孩子坚持每天一小时的练习,日积月累,孩子就会产生很大变化,就会逐渐掌握这项技能,手指得到了锻炼,大脑得到了开发,心灵得到了净化,性格、思想、气质、素养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所以家长不必过多功利地追求或期待某种结果。
三、方式与方法
如今的钢琴热不仅诱发了广大青少年对音乐的痴迷和学习钢琴的愿望,同时也诱发了诸多家长的虚荣心,他们不论自身的条件和自己孩子的兴趣,一味地赶时髦,以让孩子能接受这种贵族式的教育而感到荣耀。从他们兴师动众带领孩子投身学习钢琴的行为来看,似已见不到多少爱心,它更像一次培养美学的间歇性发作――以培养为名,以粉饰门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