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曲春蚕创作和演奏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琵琶曲春蚕创作和演奏分析

琵琶曲春蚕创作和演奏分析   【内容摘要】《春蚕》是当代琵琶大师刘德海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对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借鉴,歌颂了春蚕无私奉献的精神,堪称是当代琵琶作品中的瑰宝。鉴于此,文章从作品的诞生谈起,就其创作和演奏进行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刘德海 《春蚕》 创作和演奏   刘德海,中国当代琵琶大师,1937年8月出生于上海,13岁时跟随黄炳松学习琵琶,并先后在剧场、茶馆等地演奏。1954年,刘德海拜师浦东派名师林石城门下,经过三年学习之后,使自己的琵琶理论知识和演奏技法获得很大的进步。1957年,刘德海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并继续师从林石城。在演奏之余,刘德海开始进行琵琶曲创作,如《草原英雄小姐妹》,被誉为当代琵琶曲创作的里程碑作品。1984年到1985年间,刘德海经过长时间的采风之后,先后创作出多首全新的琵琶作品,并将作品划分为三个篇章,即《人生篇》《田园篇》和《宗教篇》。这三个篇章,可谓是刘德海琵琶创作30余年来的深刻体验和总结,有力推动了当代琵琶创作的发展。《春蚕》是整个《人生篇》中最具有特色的一首,作品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的借鉴,刻画了春蚕这一甘于奉献的意象,获得以物喻人的艺术效果。作品鲜明的民族风格、传统和现代技法的交织等,给观众来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感受。   一、琵琶曲《春蚕》的音乐分析   《春蚕》以维吾尔族的四首民间音乐为主要创作素材,这四首乐曲分别是《牧羊曲》《埃介姆》《你的天上有没有月亮》和《自由的生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疆笛子的模仿,将春蚕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深刻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千古绝唱。可谓是中华民族甘于奉献、坚忍不拔等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一)音乐文本分析   整个作品共分五个部分,采用了“散―慢―中―快―散”的布局。第一段是全曲的引子部分,先用琵琶模仿出新疆特有乐器鹰骨笛的音色,曲调高亢而辽远,节奏舒缓而自由,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一望无际的戈壁景象,从而为整段的风格打下了基调。第二段采用复调的手法,先使用三弦和四弦上的泛音,模仿出由远及近的驼铃声,然后又用“摭剔”技法模仿出骆驼坚定而沉稳的脚步声,驼铃声和脚步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好像真的有一头骆驼从我们面前走过。随后作品又运用了“剔、打、拉、抹”等多种技法的组合,形成变幻莫测的音响效果,描绘出骆驼队在夜色的沙漠中缓缓前进的壮观景象。   第三段乐曲的风格发生明显的变化,不再是前两段那种深沉的小调风格,而是转为了明亮的大调,仿佛从寸草不生的荒漠来到水草丰美的绿洲。节奏轻快活泼,旋律悠扬婉转,巧妙模仿出两种维吾尔族弹弦乐器热瓦普的音色:一种是用右手小指抵住弦根,发出略显沉闷的音色,与热瓦普那种厚重的音色十分相似;另一种则是运用“打、擞、摭、扫弦”等技法,表现出明亮而欢快的情绪,与热瓦普清亮而灵动的音色形成呼应。两种音色之间形成鲜明对比,一明一暗,一强一弱,使音乐表现力获得极大的提升。   第四段是全曲的高潮段落,与第三段相比,乐曲速度明显加快,情绪也更加高涨。通过对维吾尔族弹弦乐器“弹步尔”和“都塔尔”的模仿,描绘了维族尔族在天山脚下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一个清脆嘹亮,一个沉稳厚重,可谓是天作之合。   第五段是全曲的尾声,也是对整个乐曲的总结。先是用极具民族风格的旋律,再一次带领人们重温了全曲,然后用“三分轮指、山口外拨弦、双琶音”等技法,生动模仿出春蚕吐丝的声音。整个乐曲的情感也在此刻得到升华,即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就像是一只只春蚕,通过不断地奉献而使整个民族得以传延。五段音乐各有特色,同时又巧妙组合为一个整体,特别是对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的选取和异域风情的展现,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感受。   (二)音乐特征分析   从作品的实际来看,其音乐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民族性、对比性和戏剧性。   首先是民族性。从作者对新疆民族音乐素材的选择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民族音乐是十分肯定和尊重的,作品创造性地将四首乐曲有机融为一体,并生动模仿出多种乐器的音色,既展现出一幅壮美的西部风情画卷,同时又赞美了中华民族春蚕式的奉献精神,从而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其次是对比性。整首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对于对比的巧妙运用。比如第二段和第三段,虽然是前后相连的两个段落,但是在音乐情绪上却有很大的差异,第二段略显苍凉,而第三段则是激动和欢快的。又比如同样是对春蚕的模仿,却分别运用了三种技法来描绘,形成一种点、线、面交织的音响效果,使春蚕这一意象得到了立体化的表现。   最后是戏剧性。这一点在第四段表现得最为鲜明,也是整个乐曲的点睛之笔。在第四段接近尾声时,音乐渐缓渐慢,像是春蚕吐尽了最后一丝,面临着生命的结束。但出人意料的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