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星期六剧场引发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模式思考.docVIP

由星期六剧场引发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模式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星期六剧场引发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模式思考

由星期六剧场引发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模式思考   关键词:第三空间;图书馆;服务模式   摘要:文章以沈阳市图书馆为打造“第三空间”而推出的“星期六剧场”为例,通过分析其火爆的原因,探索打造第三空间的方式,从而进一步探寻新时代图书馆的未来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2-0029-02   收稿日期:2014-10-21   作者简介:马丽(1970-),沈阳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典藏部主任。 1“星期六剧场”的由来   自2013年8月以来,沈阳市图书馆“星期六剧场”火爆上演的消息便相继被中央、省、市各家新闻媒体报道和播出。2014年1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星期六剧场”公益演出的盛况,在社会上引起较大轰动。提起“星期六剧场”,不得不提到全国图书馆界正在积极打造的“第三空间”这个创新理念。什么是“第三空间”?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在他的书《绝好的地方》中首次提出了“第三空间”。所谓“第三空间”就是除了第一空间(居所)、第二空间(工作地)之外的公共空间,如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公园等。在这一空间里,人的关系自由而平等,人们能够抛开功利目的,只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畅快地交流。   这个新概念引发了国内外图书馆界的思考。2009年第75届IFLA卫星会的主题之一确定为“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此后“第三空间”这个概念便受到国内外图书馆界的普遍关注。就像奥登伯格认为的那样,一个城市最能体现多样性和活力的地方就是第三空间。   2013年8月24日,在对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进行全面改造,并加强隔间功能后的沈阳市图书馆多功能演播厅终于迎来了它的首场演出。担任“星期六剧场”首场演出嘉宾的是沈阳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于琪和他的老搭档周智光,两位老师现场表演了当年曾在全国相声大赛上获奖的相声段子《弄不明白》和《说广告》,诙谐幽默的表演,加上著名笑星句号的即兴助演,引得台下观众满堂大笑。这场由专业人士策划,邀请知名艺术家、文学家来为读者进行现场表演、实时讲座、乐器演奏及音乐赏析、现场飙戏的“星期六剧场”活动,让沈阳的市民大呼过瘾,在社会上掀起了不小的震动。首场演出取得成功后,引来了众多市民,一度出现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现象。这种非同寻常的热烈场面,再度引发了图书馆热。   如今沈阳市图书馆的“星期六剧场”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展示风采的平台。其演出内容涵盖小剧场话剧、相声、曲艺、器乐演奏、中国戏曲及名著改编剧目等。此外,“星期六剧场”还积极组建“星期六剧社”志愿者俱乐部,广泛招募文化志愿者,充分吸纳各种民间艺术表演以及大学校园演出,如其在成立之初就组建了京剧票友团,成员全部来自基层,核心成员已有40人,这些会员每周三在剧场排练,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场演出。迈入新时代的图书馆就应该是一个让市民自由穿行的空间,一个包含各种形态文化的场所,一个除了家和单位之外,最想去的地方。大家到这里来寻求共鸣,碰撞思想,排解愁绪,分享快乐。火爆的“星期六剧场”已经成为沈城老百姓文化生活的首选。   2对这一文化现象的剖析   2.1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这一文化现象得以存在的首要条件   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在当今快节奏的生存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迫切渴求身边有一个天堂般温暖的“第三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娱乐休闲、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修身养性、激发灵感、寻求共鸣。当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的时候,更多的人便愿意选择走出斗室,走向社会,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培养兴趣,提高表演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文艺素质。2010年11月,人民网针对“图书馆的认知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读者问卷调查,在选择“去图书馆的动机”时,有33.9%的人选择“休闲消遣”,21.1%的人选择“听讲座、看展览”,4.5%的人选择“交际需要”。在中央大兴文化惠民、共享文化成果的大环境下,各地各级政府也纷纷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惠民工程,如沈阳市委市政府从2010年起开始组织开展号称全国最大的“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几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们越来越享受这种文化惠民政策,并愿意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这让图书馆“星期六剧场”有了存在、发展与壮大的基础。   2.2第三空间服务环境是这一文化现象得以火爆开展的重要原因   一座具有现代精神的图书馆,应当是一个允许多元文化自由交流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交流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举办讲座、沙龙、展览,开展论坛、表演才艺等。这些曾被忽视的非主流业务如今已成为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内容,成为打造“第三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公益性文化设施一律免费向读者和观众开放的新形势下,图书馆的职能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图书馆从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