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暗香疏影意解引起姜词咏梅初探
由暗香疏影意解引起姜词咏梅初探
摘 要:《暗香》、《疏影》是姜夔咏梅词的典范。它同时典型的体现了姜夔的作品范式:梅花永远与飘零和思慕的人牵连在一块。同时关照历史中深有感触的人物,感慨身世。在孤独的漂泊中,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与慰藉,但往往是不遂人愿,幸好还有明月相陪。很多作品都是例证。
关键词:姜夔;梅;漂零;相思
夏承焘先生在《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里提到了下列说法:此词以有“昭君胡沙”语,前人皆谓暗指徽、钦、后妃等人。张惠言《词选》谓“以二帝之愤发之”,邓廷桢《双砚斋词话》谓“乃为北庭后宫言之。”郑文焯曰:“考唐王建《塞上咏梅》诗曰:‘天山路边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以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白石词意当本此。”近刘永济氏以《南烬纪闻》载徽宗北行到中闻茄笛作《眼儿媚》词,有“春梦绕胡沙,向晚不堪回首,坡头吹彻梅花”之句,谓即白石昭君云云之由来;此又前人所未及者。然靖康之乱距白石为此词时以六七十年,谓专为此作,殆不可信……若谓石湖尝使金国,故词涉徽、钦,亦不甚切事理。若谓白石感慨,泛指南宋时局,则未尝不可。予又疑白石此词亦与合肥别情有关:如“叹寄与路遥”,“红萼无言耿相忆”,“早与安排金屋”等句,皆可作怀人体会。又二词作于辛亥之冬,正其最后别合肥之年;范成大赠以小红,似亦为慰其合肥别情 ……惟二词为应成大之折简索句,不专为怀人而作,不似《江梅引》、《踏莎行》诸阕之属辞明显耳……张惠言《词选》又谓“首章言已尝有用世之志,今老无能,但望之石湖也。”案石湖此时六十六岁,已宦成身退,白石应少于石湖二十多岁,张说误。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谓指南北议和事,亦无确凿的证据。
另外近来还有人认为是为索要小红而作,这也有值得商榷之处。《砚北杂志》(下):“姜尧章归吴兴,公寻以小红赠之。”如是索要小红,凭范姜关系,应是顺理成章的事,为何不是小红与姜夔同归?可见此说不妥。再次夏承焘先生说与合肥情事有关。可从词中看,“尝忆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与所念之人是在西湖处。此女与合肥恋人是否同是一人还有待考证。陆红颖在《文学遗产》中发表论文,有“姜夔早年与情人曾于杭州游历或暂居,后可能到合肥居住(历来时学界差异的《疏影》:‘昭君不惯胡沙远’,即或指住往戍楼吹角、胡马时现得荒凉边城合肥),在合肥离散、永诀。”依据仅是在南宋时期,西湖景区是最大、最重要的旅游区,游众甚多。此时虽理学盛行,女子也可以出头露面,也可以迁徙于不同的城市。作者也只是一种推测。且看文本,序点明时间、地点、人物。词首句以一个“旧时月色”,将情感拉入历史的长河中。“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一种诘问、幽怨充溢其中,“梅韵香冷”。“寄与路遥,夜雪初积。”,那是迢迢路远的无奈。就连翠尊、红萼都在替人释放着感情。由此前景,遥想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那时的芳美与今物是人非的映照,显得更无奈的是:“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相见更无时期。姜的梅词很多写到梅花的飘落,正是感慨身世,历写江湖漂泊的经历,是怀人,更是写己,在漂泊的经历中寻求情感的寄托,“玉人”一类的理想对象便入词中。
《疏影》中“翠禽枝上同宿”,那是作者的一种设想,一种假定的理想状态。而对于相逢之人只能算是客,此词只是写了观花的过程。出门一看,梅树上有翠禽,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客又是谁呢,在黄昏时分,美人倚竹。这梅树原来是昭君的化身。细看片片梅花,让人忆起“梅花妆”的故事。理应把她们都留住,让当年汉武帝筑金屋留住阿娇一样。但最终还是散去了。再觅幽香,只能去画中寻找了,暗示了我的恋人已离去,美好只能留存在记忆的芳田。
在吾看来,姜词中的梅花意象其实是奠定了漂零与相思的基调。
首先是梅花的漂零,在《暗香》中写到“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疏影》中的“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莺声绕红楼》中的“十亩梅花作雪飞”。《角召》中的“君归未久,早乱落红千亩”。《浣溪沙》中的“落蕊半黏钗上燕”。不单单是梅花,像柳絮、石榴花、梨花等都亦与漂零有着难解难分的牵连。如“渐吹尽,枝头香絮”,“如今春尽,香絮乱因风,沾径草,惹墙花,一一教谁管”,“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除了这些咏物此外,漂零羁旅更是在其词中反复出现。“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文章信美知何用,谩赢得天涯羁旅。”“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漂零客,泪满衣。”这可以在他的行迹中得到答案。夏承焘先生在《行实考》中归总:“孩幼随宦汉川;壮岁侍妇翁于湘、浙,从知好于越、赣;除绍熙二年,两游合肥,事缘无考外,四十以前之行踪居停,历历可稽也。淳熙十三年别沔鄂,作《探春慢》,同年客湘中作《一萼红》、《霓裳中序》,明年金陵江上作《踏莎行》,始有冶游述梦之语;绍熙二年客合肥,又为《浣溪沙》之赠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