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逆转谈新闻报道基本原则
由逆转谈新闻报道基本原则
【摘 要】“逆转”这一词汇大多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山穷水尽时出现大逆转的情节的确能给观众们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与心理上的冲击。然而当这种逆转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时,却是对新闻真实性的一大挑?稹?
【关键词】逆转 新闻基本原则 客观 公正
“逆转”泛指相反方向的转化,向来是影视作品中抓住观众感官,让情节吸引人的常用技巧。然而在新闻中,逆转却不一定是什么好事。记者觉得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2015年10月份的“中国老人在日本碰瓷”事件。
事情起于一名网友于2015年10月4日在网上发布一则消息。消息称:2015年8月,日本京都祗园一位中国老人被一个日本司机撞了后,虽然医院检查认定身体无碍,但是老人及其家属仍然纠缠并恐吓日本司机,并最终要到了10万日元的钱财。日本京都的一个类似居委会的机构发了“通告”,提醒大家当心这种碰瓷的行为,遇到了一定要报警。
该信息发布到网上之后,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信息发布第二天上午10点30分,某知名电视台的记者也发布了“独家报道”,标题为《日本京都的“碰瓷”事件是真实的》。报道中,这位知名电视台驻日本的首席记者表示,她采访了当地的协议会以及警方等部门,得知协议会确实发布过这个通告,通告的撰写者是一位日本七旬的“老爷爷”,这位“老爷爷”表示这是事实。
正是这位知名电视台记者的微博掀起了新的转发高潮,相当多的微博大V纷纷转发,大骂“碰瓷老人”丢脸丢到国外,并讽刺一部分国人素质低下。该知名电视台于10月5日晚也播出了这位驻日记者关于此事的报道,该记者也在节目播出后连续发布独家采访记录与录音,力证自己采访的真实性。这条消息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评论与质疑。
而这一聚焦国人素质的新闻的逆转却出现在10月5日的深夜。那位“碰瓷”的中国老人所参加的旅行团导游站了出来,发帖表示日本的居委会是在造谣抹黑中国人。随后有媒体与导游取得联系,进而采访到被撞伤老人的家属,还原事件现场情况:2015年8月21日,老人和家人随旅游团在日本街边拍照时被一位日本女司机开车撞到脚部。虽然言语不通,但是在周围几位台湾同胞帮助下,老人被日本警方送到医院,警方做了笔录之后询问是否追究肇事司机责任,老人表示肇事司机态度很好,不追究肇事司机的责任。随后警方离开医院,由老人一方与司机自行协商解决。初步诊断结果为韧带撕裂,严重肿胀,只能坐轮椅打石膏,接下来的旅游无法进行。当时,日本司机本打算走保险公司赔偿,但由于申请保险的过程繁琐和耗时,被撞伤老人一家在日本行程有限,双方共同商议私了,再由日本司机自己解决保险的问题。此外,由于并不了解该要多少钱合适,就干脆参考了团费7400元人民币的价格,最后和司机商定了10万日元(约5000多元人民币)的医疗与损失费。
回国后受伤老人进一步检查确诊为骨裂,并请了护工进行护理,医疗费用远超10万日元。被撞伤老人回国后还一直通过在日导游与这名日本女司机进行联系。联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同保险公司沟通,看看能否获得一些后续赔偿。而这位日本的导游告诉被撞伤老人家属,那位肇事的日本女司机对于中国互联网爆出的所谓她被“碰瓷讹诈”的事也是一无所知,并表示自己没有说过自己被碰瓷被讹的事情,是协议会的人在道听途说后,对事件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跑去问了警察,然后就写出了这样一个不符合事实的内容,也没找她求证过。她将会去协议会说明情况,要求更正。
10月6日下午,该知名电视台驻日首席记者在采访完日本女司机与受伤老人家属之后,在微博中说明了事情的经过,表示自己有“疏漏”。至此,一个大逆转的新闻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由整件事情的发展可以看出,记者在这件事情中可以说是推波助澜的核心人物。然而采访中的一系列硬伤却让这条新闻背离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第一,追求真实
新闻的生命之源就是真实。新闻所报道的内容,记者有义务尽所有努力来让公众收看到的消息都是绝对准确可靠的。在“中国老人在日本碰瓷”事件中,记者在采写这条新闻时所依据的消息来源应该说并无问题。最早发布消息的微博文章上确实有提醒日本居民谨防碰瓷的告示的现场照片。记者身处现场,自然有便利条件依据这条线索进行调查。在对当地居委会、警方和撰写通告的日本七旬“老爷爷”进行采访后,就发布了标题为《日本京都的“碰瓷”事件是真实的》独家报道。但是既然记者将这篇报道定位于批评报道,这篇文章的出炉首先就违背了“三见面”原则。既然要还原事件的全过程,三见面都要见谁?必然要见当事双方以及对该事件有裁判权的日本警方。而日本的协议会以及撰写公告的“老爷爷”连旁观者都算不上。他们也只是从警方以及现场人员那里知晓了一些事情的梗概。在没有见到当事双方的情况下就将事件定性为真实的“碰瓷事件”,在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方面显然有硬伤。
第二,保持公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