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夜洛城闻笛》课件.ppt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 《折杨柳》曲 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主旨探究 诵诗歌 结合自己的体会再读诗歌,读出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 R·七年级语文下册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走近作者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读诗歌 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 注意节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笛子的美称。 故乡,家乡。 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大意: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 品诗句 ①“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②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③“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散入春风满洛城” “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版】2018年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教学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学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教学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台阶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教学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教学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学课件.ppt
-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课件.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