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讨论偏沉则随引发思考
由讨论偏沉则随引发思考
编者:此文读来颇有意思。编者同作者唐才良以及文中提到的李庆荣先生皆有过接触,感觉两位先生的气质相近,坦诚且执着,如同此文的风格。赞成文中唐先生的话:“笔者并不在乎讨论的结论,而是享受讨论的过程。笔者以为:讨论不一定要分出是非结论,而讨论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愿意见到更多这样的讨论,大家来分享这个“思想碰撞,擦出火花”的美妙过程。
2015年《搏击》第1期刊登杨志英先生《详解“偏沉则随,双重则滞”》一文,李庆荣先生来电,对杨文表示异议:1、杨先生似乎有点狂妄,对前辈的东西怎么可以去否定!2、杂志怎么可以刊登这样的文章,岂不误导读者?所以他也要在《搏击》发文以正视听。李庆荣先生在第4期发表了《“偏沉则随,双重则滞”辩》,又在第8期刊登《再论“偏沉则随’不是病》。李先生的观点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于是在电脑上???与李先生进行了数月之久的书信讨论。以下为笔者的主要观点:
一、笔者不赞同李先生认为武术杂志不该刊登杨文的说法。《搏击》杂志是一个为武术爱好者开展学术讨论提供的平台,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只要是善意的讨论,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可以发表。而且杂志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这里也不存在误导读者的问题。我们要相信读者的智商。真理往往是在辩论中逐渐被人们接受的。学术也只有在自由的空气中发展。
二、笔者比较欣赏杨志英先生的文章(暂且不论他的观点正确与否),他的观点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提出的,不是文抄公人云亦云。杨先生对前人某些定论敢于怀疑,并提出异议,这是需要勇气的。古人的定论是不是可以怀疑?前辈的话是否一定正确?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治学的态度。在学术中提倡怀疑精神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不要在自己的思想上搞什么“凡是”。批判思维是我们创新思维的根本。因此笔者对杨先生的研究精神表示敬佩。
三、杨先生文章重点谈“偏沉”也是病,明确说出“‘偏沉’如‘双重’一样都是病,都是错误的练法”。而李先生却认为:“这种论述,会让拳友产生‘偏沉则随是病’这样一种观念,从而贻误拳友们正确运用拳理。”在这里,杨先生说的是“‘偏沉’也是病”,李先生却说成“偏沉则随是病”,“偏沉”与“偏沉则随”,说法不同,意思不同,不是同一个概念。所以,李先生的争论有点驴唇不对马嘴。
四、当李先生对“‘偏沉’是病”表示异议时,笔者回答:“‘沉’不是病,‘偏’才是病。太极拳是一门研究平衡的学问,它强调: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立身中正。‘偏’了当然不对。怎么会偏得好,偏得不是病呢?这不与王宗岳的观点相矛盾吗?”也许笔者的回答就字论字,太直观粗浅,李先生竟无言相对。
笔者又说: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一共用了两个“偏”字,即“不偏不倚”与“偏沉”的“偏”,这两个“偏”的字义是否一样?现在之所以发生这次争论,都是王宗岳“惹的祸”,是他用的“偏”字让人产生了歧义。所以,争论双方首先要明确“偏”字的字义,然后再作争论为好。
据资料不完全统计,古文“偏’,字有多解:①歪;不正。②偏僻;偏远。③偏于;偏向。④不公正。⑤片面。⑥特别;最。⑦偏偏;表示出乎意料。而王宗岳的“偏”该是哪一解呢?
五、李先生为了证实他的观点,发来了十几条名家语录,如董英杰、吴公藻、黄元秀等太极名家关于“偏沉则随”的论述,来证明“偏沉”不是病(说明:笔者预料到李先生会抄一大堆语录的,因为,笔者在将《太极拳解秘谱汇宗》一书推荐给他时,已经注意到这些语录会有助于李先生。之后这些语录李先生已在《再论“偏沉则随”不是病》一文中抄录引用,这里恕不重复抄录)。
为了让李先生了解不同的观点,笔者也抄了几段语录给他。简略如下:
陈微明说:“两处之力平均,若松一处,是谓‘偏沉’”(黄元秀等人语录与此句一字不差)。
《太极轻重浮沉解》“……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着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着落也,所以为病。偏无着落,必失方圆,半有着落,岂出方圆。半浮半沉为病,失于不及也。偏浮偏沉,失于太过也。半重偏重,滞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圆也。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圆也。若不穷研轻重浮沉之手,徒劳掘井不及泉之叹耳……”。也许这些文字李先生尚无暇细看,未作回应。
浙江嘉兴的二水居士对《太极拳论》的注释:王宗岳《太极拳论》“偏沉则随,双重则滞”中,偏沉专指重阴,双重则偏指重阳,盖属复合偏义。偏沉则随,流弊于重阴,有失平准之“立”;双重则滞,凝积于重阳,有失车轮之“活”。“立’,者,即“太极平准腰顶解”中的“平之根株也”,意思是天平的梁柱。偏沉则随的“随”,乃随波逐流之“随”,而非随方就圆,随屈就伸之“随”。此目运用《易经》老阴、少阴、少阳、老阳四象理论,对轻与浮、沉与重、偏与半作简朴的定性定量分析,将太极拳一气流水于肢体手足时的感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