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爱玛中成长解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影爱玛中成长解析

电影爱玛中成长解析   [摘要]电影《爱玛》改编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在经历了众多的错误和困境之后,通过自我反省抛弃幻想,在奈特利先生的引导下完成道德上的成长救赎的过程。影片中的爱玛缺乏19世纪英国主流文化倡导的女性传统美德,个性鲜明突出,女性自我意识强烈,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女性艺术形象。本文从成长的角度分析了《爱玛》这部影片,对影片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进行了探讨,从而使读者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影片的主题,深刻地体会到女主人公的个性魅力。   [关键词]《爱玛》;成长;魅力;救赎   电影《爱玛》改编自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是简?奥斯汀最具代表性的力作,曾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本,导演道格拉斯?麦克格兰斯于1996年将其搬上大银幕,片中主演格温妮丝?帕尔特洛独特的古典主义气质以及优美的电影音乐,使该片获得了1997年第69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和“最佳音乐/歌曲奖”,被New York Post评为The Years Best Film(年度最佳影片)。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爱玛是一个个性鲜明、充满魅力的女性,她女性自我意识强烈,敢于反叛传统婚恋观,向父权文化提出挑战,体现出女性解放意识。影片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转换改编风格,导演以独特的电影叙事手法,通过镜头的变换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使整部电影内容丰富、画面和谐,堪称一部影视改编的佳作。   一、U型的成长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是构建作品的基础框架,它是推动影片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不同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角度具有不同的电影叙事效果。电影的空间感是由摄影机对外部物象的记录而形成的,因此电影的叙事结构要比文学作品复杂。 U 型叙事结构是以《圣经》为叙事原型的叙事模式,它是用来表现人物经过一系列苦难和背叛之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幡然悔悟,并最终改过自新,重获新生和救赎。U型叙事结构广泛应用于表现成长主题的影片中,主人公通过天真――诱惑――出走――迷惘――顿悟到认识人生和自我的生命过程,有效地实现成长和蜕变。导演道格拉斯在《爱玛》这部电影中充分继承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在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下,采用U型结构的叙事模式,来展现主人公爱玛在经历一系列磨难后,自我反省抛弃幻想,在奈特利先生的引导下完成成长救赎的过程。影片中的爱玛?伍德豪斯是出身于大富之家的大家闺秀,她聪明美丽、活泼开朗,但显赫的家世和父亲的溺爱也造就了爱玛个性执拗、自命不凡、自视甚高的性格缺陷。导演道格拉斯将影片故事情节分成了三条线进行叙事,一条主线是爱玛自作主张安排哈丽特的婚姻,一条是爱玛在奈特利和弗兰克之间进行婚姻选择,还有一条是爱玛与简的关系。在每条线上,主人公爱玛总是弄巧成拙,闹出许多误会,最终自食其果。而这三条线是以男主人公奈特利的关心和引导为轴的,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爱玛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吸取教训完成了自身的成长与救赎,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婚姻。   二、三个引路人对爱玛成长的启发   在成长影片的叙事结构中,引导主人公成长的引路人也是必不可少的。引路人可以给予主人公启迪,使其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明确个人生活的方向。在电影《爱玛》中,导演道格拉斯为主人公爱玛的成长设置了三个人物作为其成长的引路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推动主人公的成长。   奈特利先生是影片中的男主人公,他乐于助人,对他人关爱有加,是一个中产阶级绅士,在整部影片中是引导主人公爱玛成长的一个耶稣式的人物,是一个正面的成长引路人。在电影《爱玛》中,女主人公爱玛早年丧母、姐姐远嫁,由家庭教师泰勒小姐一手带大,这样的家庭成长环境造就了爱玛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自以为是的执拗个性。作为爱玛成长旅途中的正面引路人,奈特利先生在爱玛的生活里充当了父亲和朋友的角色,他以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道德标准对爱玛进行训导和影响,指出爱玛的缺点,改变着爱玛成长的人生轨迹。如电影中当爱玛第一次为韦斯顿先生和泰勒小姐成功做媒而喜不自禁时,男主人公奈特利说道:“一个像韦斯顿先生这样襟怀坦白、爽爽快快的男人,一个像泰勒小姐这样明白事理、大大落落的女人,即使不用别人帮忙,也能稳稳妥妥地办好自己的事情。”这段台词是奈特利训导爱玛不要得意忘形。奈特利先生以自己的道德为参考标准对爱玛进行引导,表面上作用不大,但却在爱玛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抵触甚至发生争吵,但爱玛在潜意识里还是接受了奈特利的引导,并逐步自我反省完成个人成长。导演道格拉斯在影片中设置了四个爱玛与奈特利先生争吵的情节,一次是为哈丽特和马丁的婚姻问题而争吵,一次是为弗兰克的人格而争吵,一次是为简,还有一次是为爱玛对贝茨小姐的无礼态度,这四次争吵在推动了影片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也使主人公爱玛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人性缺点和观念的错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