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运行亚稳定态辩证法解读.docVIP

社会运行亚稳定态辩证法解读.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运行亚稳定态辩证法解读

社会运行亚稳定态辩证法解读   摘要:社会运行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社会运行有它自身运行的辩证法,它是社会运行曲折性与前进性、平衡与不平衡的对立统一体。社会中不同的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由此促成社会运行在不稳定、亚稳定和稳定中发展。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亚稳定状态是社会运行的常态,社会运行超稳定态是一种非正常状态。动态的社会稳定观与唯物辩证法是一致的。将社会稳定看作是静态的没有矛盾冲突的绝对稳定,是形而上学的。   关键词:社会运行;亚稳定态;辩证;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B0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1.01.009      社会运行亚稳定态,是基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尚未出现根本性对抗境遇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抵牾状态,这种相抵牾状态仍然处于生产力尚能容纳的范围和程度内,社会运行处于介于稳定与动乱之间的一种由显性的抑或隐性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所造成的社会紊乱状态。它表现为一方面政治统治秩序比较稳定,另一方面社会矛盾增多,各种冲突频发,社会运行潜伏严重危机的混沌状态[1]。辩证地分析社会运行状态,社会运行亚稳定态是社会运行的一种常态。导致社会运行亚稳定态的诸多问题,正是科学发展观旨在解决的问题。寻求社会动态稳定运行与以实现可持续、健康、稳定、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   导致社会运行亚稳定态出现,在生产力方面的因素主要有:在生产力系统内部失调,生产力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同一地域生产力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生产关系方面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关系主动调节滞后,生产关系系统内部各要素发展不平衡。生产力系统内部的矛盾,生产关系系统内部的矛盾,以及生产力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之间的矛盾等,各种复杂矛盾交织到一起,积极力量有很大部分被消极力量所抵消,因而社会运行的动力受损。   生产力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同时存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弱化了生产力作为整个系统的合力。生产关系内部诸要素间的矛盾斗争,同样耗费了作为整个生产关系系统的合力。当生产力生产关系两个系统间的矛盾斗争处于非根本性对抗情形时,虽然对于社会运行的影响是慢性的,但是,这种非根本性对抗,耗损了生产力发展的合力,加大了社会运行的负荷,甚至破坏了社会有机体的自我更新能力,最终导致社会运行处于介于稳定与动乱之间的一种混沌状态。      一、对于社会运行状态的辩证解读      关于社会稳定,大致存在两种不同观点:静态的稳定观和动态的稳定观。静态的社会稳定观也即绝对稳定观,即将社会稳定看作是没有矛盾冲突的绝对稳定。动态的社会稳定观也即相对稳定观,即将社会稳定看作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显然,动态发展过程观或相对稳定观与唯物辩证法是一致的。。   (一)社会运行亚稳定态是社会运行常态   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社会运行的全部内容,其运行状态取决于矛盾双方之间的力量对比。矛盾统一体双方,其力量变化状况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这种变化同时还因其他作用力的参与而改变力量对比状况。当生产力发展迅速而生产关系变革滞后时,生产力发展中的部分力量就会转而投入到变革生产关系的阵营中来,从而减缓生产力发展的原有态势。当生产力的发展迅速而生产关系变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矛盾就转化为对旧的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反之,当生产关系的发展超越生产力发展需求时,生产力的发展态势就会受到生产关系的“过分积极”的干扰,而使生产力的发展偏离正常轨道。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力量的变化尚没有发展到导致矛盾统一体瓦解的程度时,社会运行还处于动态稳定之中。而当这种力量的对比发展到导致矛盾统一体瓦解时,社会运行就会处于急剧变动状态,即动荡状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矛盾双方力量的改变,导致社会主要矛盾的不断变化,社会运行的状态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当这种力量对比没有超出一定范围,即矛盾统一体没有发生瓦解时,社会运行就处于稳定与动荡范围内,即社会运行处于亚稳定态。因此,社会运行的这种亚稳定态,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社会运行的一种常态。   对于社会运行状态的认定,还与人们的对于社会运行的心理预期和心理感受有关。生产力水平提高快,对生产关系变革的要求也提出得快。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导致对生产关系变革的要求不均衡,对生产关系的评判也不一致。因此,对社会发展状况、社会运行状态的感受与评判,与人们对于社会运行的预期有很大关系。而预期本身也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文化心理对于相同的社会运行状况的评判也存在差别。人们对于贫富差距变化接受度的演变,说明不同的文化心理对于相同事件的接受度也是不同的。受均贫富思想影响不严重的,对新出现的贫富差距的接受度就高;受均贫富思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