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流动阶层意识与政治参与私营企业主阶层化问题实证研究.docVIP

社会流动阶层意识与政治参与私营企业主阶层化问题实证研究.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流动阶层意识与政治参与私营企业主阶层化问题实证研究

社会流动阶层意识与政治参与私营企业主阶层化问题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北京市资料,引入社会流动、阶层意识和政治参与三个变量或属性,探讨北京市私营企业主阶层在其经济结构变迁过程中,其社会属性变迁和分化的情况。研究发现,这一群体在社会流动上体现出较强的“继承”性,在阶层意识上体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认同性,在政治参与上,与十年前相比有更强的参与意愿和参与度,体现出“多元统一”的特征。   【关 键 词】社会流动 政治参与 阶层意识 私营企业       我国正在经历一个现代化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不同群体的分化和变迁成为引人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北京市处于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与其他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企业发展呈现出较强的集约化、高端性等特征,加之外部政治文化环境的差异,私营企业发展轨迹和状况呈现鲜明特征。以往对私营企业主群体的研究从对象上看,大多将其融入社会分层的研究中,即作为一种阶层类别进行总体研究,单独对私营企业主阶层进行研究的较少。本文利用2008年-2010年间北京市私营企业调查的相关资料①,引入社会流动、阶层意识与政治参与等阶层属性或变量,对北京市私营企业主阶层进行分析,探讨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结构分化与相关阶层属性之间关系,以及三个阶层属性各自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为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几个社会属性的理论和研究思路    (一)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中位置的变化,包括上升的和下降的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社会结构变迁的具体表现,分析社会流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构,可以审视社会结构的变迁机制(李春玲,2005)。长期以来,在社会流动的研究和测量上,有着成熟的方法和思路,以社会分层的角度,包括经济的、社会地位的、权力的、声望的等,以流动的范围看,包括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由于在科层制的社会组织体系中,社会地位与职业建立起强烈的联系,因此,在具体的研究中,大多重视职业地位的变迁,以此为起点,考察个人或群体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过程和结果,发现社会流动的规律和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在稳定的社会体系中,流动的机制是稳定和有秩序的,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社会流动的常规机制被破坏,原有的鼓励或限制社会成员行为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规范被破坏,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迁快速、迅猛,社会秩序重新建立后,社会结构重新稳定固化,社会剧烈变迁成为社会流动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阶层意识    在传统阶级理论不断受到挑战的情况下,“阶级消亡论”的学者认为,随着后工业社会中新社会运动的兴起,基于个人主义盛行下的意识形态多元化,人们更加关注与生活方式、价值认同和社会规范等相关的个人利益、当下情感的表达,传统的阶级或阶层意识无法成为新时代的“行动纲领”(Clark Lipset,1996;Eyerman,1992;Haferkamp Smelser,1992;转引自李春玲,2007)。阶层是分化的社会群体,不同群体之间没有对立的利益关系。阶层意识是属于一定社会阶层的人对其所处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主观认同和认知,是不同阶层的自我认同和区别。阶层意识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因素,对其测量无疑属于主观态度测量的范畴,从对本阶层以及与其他阶层关系的认识程度上,阶层意识是可度量的,分为冲突的、认同的和模糊的(陈占江,2007)。冲突的阶层意识接近于阶级意识,对自己所在阶层的利益、主张和文化的强烈认同,认为本阶层与其它阶层存在根本利益的对立关系;认同的阶层意识是对本阶层的利益、主张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其他阶层界限鲜明又稳定共处;模糊的阶层意识则对本阶层的利益、主张和文化认识模糊,出于阶层意识的形成阶段。    (三)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表现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通常认为,社会团体或个人能够以多种方式表达和实施政治意图,政治学通常将其作为与政治体制联系起来,分析体制与参与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将政治参与作为因变量,主要考察其表现形式、程度和影响因素。帕里(G.Parry)用方式、程度和质量作为测量政治参与状况和水平的维度,不同社会的人或同一社会的不同人群参与的方式不同,参与程度包括政治参与的人数和频率,参与质量是指政治参与的社会效果,上述框架成为研究政治参与的重要理论。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拉什(M.Rush)提出个人和政治共同体政治参与的不同等级,由高到低,即担任政治职务的、寻求政治职务的、政治组织的积极成员、准政治组织的积极成员、参与政治集会等活动、政治组织的消极成员、准政治组织的消极成员、参与非正式的政治讨论、选举投票。选举投票被视为“暂时行为”,而(准)政治组织主要包括政党和各种利益集团,在建立政治体制和秩序的社会中,其成员通过加入上述组织来表达立场,维护个人、团体利益,实现政治参与,因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