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培育四年级小学生24项优势一次定量研究.docVIP

电影培育四年级小学生24项优势一次定量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影培育四年级小学生24项优势一次定量研究

电影培育四年级小学生24项优势一次定量研究   20世纪末期心理学由创伤心理学转向积极心理学,由“修补损坏”转向建构个体的优势与美德。[1]作为文化干预的手段,电影疗法也包含两大领域:辅助治疗来访者(Client,又译患者、病人、案主)的心理问题;培育健康人的人格优势,体现上医“治未病”的原则。在国内电影疗法刚刚起步。在此领域,有许多经验性的描述生动地表达了电影疗法的积极作用,但对电影疗法有效性的科学性对照研究、定量研究非常匮乏。针对电影的心理治疗作用,英国的贝尼?伍德(Wooder B)、大陆的余青云、张高波等学者做过实验。[2]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构建自身的优势、促进个体理想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电影的培优作用实证研究极为罕见,笔者曾以六年级小学生做过实验,其积极效果喜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心理学的科学实验应当具有可重复性,精心设计的实验应当具有可信性和说服力。课题组决定仍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小学四年级为实验对象继续进行电影培优、电影益智的实证研究。   一、 研究思路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尼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总结出人类珍贵的六大美德(virtue):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美德较为抽象,但是它们可以通过培育优势(strength)来提升。六大美德分别由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洞察力;勇敢、毅力、正直;仁慈、爱;公民精神、公平、领导力;自我控制、谨慎、谦虚;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热忱等六组24项优势来培育。优势具有跨文化属性,后天可以习得,也可以建构、测量。[3]本次测试采用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中科学而简洁的两份量表,在实验前(前测)和实验后(后测)分别完成“孩子的六大美德24优势调查表”(24对题目,每对10分)和“生活满意度测试”。[4]24项优势量表由达斯嘉(Katherine Dahlsgaard)专门为青少年设计,一般来说受试者大概会有5项左右得到9分或10分,这些就是优势,同时也会有几项的分数偏低,5分上下,这些就是弱项。[5]生活满意度测试共5题,35分,正常平均值在20-24分,变化达2分算是明显。优势发展与生活满意度互为表里。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电影可用于各类人群的人格培育,其中尤其以青少年为最佳受众群体。根据埃里克森(Eric Erikson)生命周期理论,12-18岁成年前是青春期。[6]目前我国小学一般7-8岁入学,四年级学生大约11-12岁。这一阶段儿童面临转折、身份认同、角色混乱、自信心缺乏等问题,个体具有可塑性,逐渐独立,对外界信息极具敏感性,价值观念尚未成型。经过和教师、家长、学生本人等多方协商,课题组以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四年级(1)班的45名同学作为实验班,四年级(2)班的47名同学作为对照班。时间是2017年2月27日至2017年6月10日,历时一个学期。地点安排在该小学的多媒体教室。期望在纵向比较、平行比较中认识电影作为大众文化干预对青少年优势的培育效果。   三、 内容安排   本项研究为了培育学生的人格优势、深入认识学生心智变化的过程,由课题组精选24部影片,映前适当引导实验班对影片中主要优势的理解,放映中让学生适当做观影记录,映后教师组织集体讨论。具体安排如下:2017年2月27日举行初期测试,以后基于塞尼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的24项优势,依照价值观、形象性、境界性、共感性等原则精选影片,安排实验班围绕主题观看电影或精彩片段,讨论后和作文课结合自愿写观后感。具体安排如下:1.《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创造性,3月3日);2.:《城南旧事》(好奇心,3月6日);3.《怪物大学》(开放思维,3月10日);4.《风雨哈佛路》(爱学习,3月13日);5.《飞屋环游记》(视野,3月17日);6.《穿带条纹睡衣的男孩》(公民精神,3月20日);7.《三毛流浪记》(公平,3月24日);8.《狮子王》(领导力,3月27日);9.《唐山大地震》(原谅与同情,3月30日);10.《功夫熊猫》(人道与谦虚,4月3日);11.《阿基拉和拼字比赛》(审慎,4月10日);12.《美丽人生》(自我调节,4月14日);13.《料理鼠王》(灵性,4月17日);14.《卑鄙的我/神偷奶爸1》(幽默,4月21日);15.《??莲灯》(希望,4月24日);16.《忠犬八公的故事》(感激,4月28日);17.《放牛班的春天》(欣赏与卓越,5月8日);18.《千与千寻》(社会智能,5月19日);19.《美丽的大脚》(仁慈,5月15日);20.《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5月19日);21.《爱丽丝漫游仙境》(活力,5月22日);22.《九色鹿》(诚实,5月26日);23.《小鞋子》(坚持,5月29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