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精神家园意义选择.docVIP

科学精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精神家园意义选择.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精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精神家园意义选择

科学精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精神家园意义选择   摘要:精神家园处于人文科学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它使人的精神境界及其社会生活的人文教化克服了偏差的传统力量,充分发挥价值的稳定性,从而对社会意识起到稳定、矫正、修复、提升等作用。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精神家园意识归属的引导,以利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形成普遍的社会认同。而作为“意义”层面精神家园建构的途经选择,科学精神在精神家园价值理性中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只有树立科学精神,高素质人才才能用科学的思维意识构建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意义;精神家园;科学精神;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011-03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它凸显了精神家园终极关怀的重要意义。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但是,正如中国科协在制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中所指出的:“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多年停滞不前,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羁绊和影响逐步显现。相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教育状况而言,科学精神的培育尤为严重落后。”…因此,肩负着高素质人才培养使命的高等学校的重要地位将愈加凸显,突出对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   精神家园是对生命意义和人生追求的终极追问与安顿,是主体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是精神畅适自足的故乡,是人格安身立命的根基,是给心灵以秩序、温情、希望和力量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和意义解释框架。全球化引起的时空巨变给民族文化带来紧密感与紧张感,使精神家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建构要以生命意识的唤醒与觉悟,以尊重和肯定激起并强化人的生命价值为前提和归宿。人才培养作为精神家园构建的主渠道,只有秉承科学精神的价值理性,才能历经物质世界的复兴与变幻,找回人生自由、平等、正义,寻求理想与精神的崇高与宁静,拯救日渐荒芜的精神家园。   一、精神家园的“意义”解读   近百年来,西方哲学家对精神家园的“意义”解读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探讨。狄尔泰首先倡导人文科学的作用与价值主要在于对于人类的“活”的精神世界的研究;李凯尔特继而提出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重要区别在于文化科学是探讨与“价值”相联系的文化世界的学问;胡塞尔主张只有把自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搁置”起来而采用现象学的态度和方法才能真正了解人的“生活世界”;卡西尔则指出人文科学所具有的认知理想,既不在于探求规律的普遍性,也不在于认识事实与现象的个别性,而在于把握“人的本质”,即“人并不是生活在铁板事实的世界之中,并不是根据他的直接需要和意愿而生活,而是生活在想象的激情之中,生活在希望与恐惧、幻觉与醒悟、空想与梦境之中……”就精神家园的“意义”层面而言,狄尔泰进一步强调可以用“爱好”或“重要性”来表示“意义”所特有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克乃夫?贝尔在“重大的”、“可以深层追究_的”含义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美学命题“美是有意义的形式”。分析哲学也认识到了自身单一意义理论的局限,关注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在《活出意义来》中强调了人性的意义。   可以说,意义论就是人文科学。正如海德格尔所强调的:意义是存在的意义,尽管它由人揭示并使人成其为人。人文科学的价值体系恰恰是将“意义”层面提升、演绎,进而与精神家园紧密相连。在人文科学范畴内,“意义”所指称的并不是实在对象,而是某种精神境界,即意境;“意义”所表达的不是基于自然需求之上的具体特定目的,而是人类实现人性的升华所需;“意义”对终极价值目标的追问,使得意义与人的自我意识密切相关;“意义”是超越自我生存状态的人性化;“意义”整体境界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超出了逻辑概念,却呈现为审美直观的对象。从康德的本体论(形而上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人学”性质,到胡塞尔反抗科学实证主义而倡导重建形而上学本体论,把针对客体主义的“超验哲学”称为“人文科学”,其目标正是“意义”。深刻理解人文科学的价值体系,处理人文科学趋俗化倾向与精神家园终极关怀的矛盾,提升“意义”的科学认识势在必行。   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在“意义”层面建构理想的精神家园,凸显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与其个性主体的内在价值关联。精神家园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是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建构的。价值取向和价值体系具有涵盖性与统摄性,对不同时代的每个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