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陈柱对清代以来墨学研究评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陈柱对清代以来墨学研究评论

简论陈柱对清代以来墨学研究评论   摘 要:清代以来,墨学研究成果丰硕,而纰漏亦多。陈柱重点对毕沅、苏时学、梁启超三位墨学大家的研究疏漏提出批评和质疑,既体现学术求真的精神,又为后来学者树立典范。   关键词:陈柱;墨学;批判   本文是2014年“大创项目”创新训练项目“无锡国专与近代广西”(201410606064)研究成果。   陈柱(柱尊,1889―1944),广西北流萝村人。著名国学家。清代以来墨学研究繁盛,“清毕秋帆张皋文之徒,始稍稍?a缀,至孙仲颂为墨子间诂,集当时墨学之大成,而墨之书始可读,墨学始盛。五十年间,治墨学者无虑数百家。”[1]“至于清末,文网已驰,言论自由,学者遂一反而诋孔孟,尊孔子;梁启超等箸书且称为大圣人;学者向风慕义,而墨子之学遂如日冲天矣。”[2]陈柱对毕沅、苏时学、梁启超的墨学研究提出质疑。   1 陈柱对毕沅《墨子注》纰漏的批判   毕沅(?v蘅,1730―1797),江苏太仓人。精通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其所作《墨子注》可视为研读《墨子》的基本工具书,其疏漏亦不可轻忽。   清乾隆年间,毕沅开启治墨的先导,他校注《墨子》。孙星衍为该书作序言“?m山先生于此书,悉能引据传注类书,匡正其失;又其古字古言,通以声音训故之原,豁然解释。”[3]梁启超认为“毕注前无所承,其功盖等于茂堂之《说文》。”[4]杜国庆肯定毕沅所校注的《墨子》,“在许多方面创辟路径,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推动了墨学研究的发展。”又认为“因其所依据之书颇为有限,可供借鉴的学术成果也不多,所以书中漏校、错校、不应校之处非常多,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作进一步的校勘。”[5]   陈柱认为,毕沅注墨价值重要,但疏漏不少。首先,陈柱认为毕沅“好以儒言傅会。”[6]《亲士篇》中,有“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毕沅认为古书中省“不”字,所以增添“不”字;“疚”与“究”相同,所以可说“内省不疚”。陈柱指出毕沅不明古文的用法,古文中“退”用作“彳内 ”,与“内”声相同,“内”即为“彳内”的通假。所以又可以理解为“进不败其志,而退究其情。”[7]这也符合墨子的进退之道,而不是毕沅认为的“非内省不疚”的消极主义。又如,《亲士篇》云:“虽杂庸民,终无怨心。”[8]毕沅作注为:“言逸佚不怨。”[9]陈柱从墨子所提倡的救世观出发,认为应解释为“与庸民杂居,亦无怨也。”[10]故陈柱认为毕沅上述所云“皆傅会儒言之失。”[11]   其次,陈柱认为,毕沅所引据的类书漏略很多。毕沅认为《法仪篇》中的“昔之圣王禹汤文武兼爱天下之百姓”,简脱“爱”字,可根据原文的意思增添“爱”字。但是,陈柱提出在《群书治要》的引证中已经有了“爱”字。在《七患篇》中,毕沅认为“大臣不足以事之”中之旧版简脱“以”字。但在《群书治要》中,也有“以”字。[12]   再次,毕沅论证不完备。《耕耘篇》中有“古者周公非关叔”句,毕沅注“关”即“管”的假音。有的版本改作“管”,毕沅认为不应如此。但《左传》所云“掌其北门之管,即为关也。”毕沅认为,此“管”可作“关”。[13]陈柱引用《说文.木部》中的“棺,关也,从木,官声。”由此可知管可从官声,而官声又有关义。所以“关”“管”是相通的。所以毕沅论证不够完备。   2 陈柱对苏时学《墨子刊误》的纠偏   苏时学(爻山,1814―1874),广西藤县人。清代学者。他对墨学的研究主要有《墨子刊误》,其偏失亦存,陈柱同样予以指陈。   孙诒让称赞《墨子刊误》为“专门之学”[14]。“苏爻山以所著《墨子刊误》见示,正讹字,改错简,焕然冰释,怡然理解。”[15]足见苏时学所著《墨子刊误》的创获。   陈柱认为,苏时学该书的纰漏之处有三。首先,笃信《伪尚书》,误解《墨子》。在《非命》篇中,“为鉴不远,在彼殷王。”苏时学认为,“殷”应改为“夏”[16]。而《泰誓》中“厥鉴惟不远,在彼夏王。”《泰誓》引用《伪书》要将“殷”改为“夏”。但作《伪书》沿用《墨子》。[17]《泰誓》是伐纣王之后的告诫言辞,简朝亮在《尚书集注述疏》中作过考证。[18]作《伪书》者误以为《泰誓》是伐纣时之言,所以将“殷”改为“夏”。   其次,苏时学不擅长于小学。《尚闲篇》“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证也。”苏时学在为此句作注时,称:“事当为使,二字形近而讹。”[19]陈柱指出,苏时学不知古字中“事”与“使”为同一个字。[20]   再次,苏时学刊书不够严谨。苏时学将《所染篇》的“则子西易牙竖刁之徒也。”录入《法仪篇》。《修身篇》“身劳不图”中的“图”写成“??”。[21]   3 陈柱对梁启超《墨子学案》的质疑   梁启超(卓如,1873―1929),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的墨学著作有《墨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