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个案.docVIP

纳西族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个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西族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个案

纳西族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个案   【摘 要】 本文以纳西族老人为个案,采用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考察老人的幸福感,通过访谈和自传分析探讨老人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对象主观幸福感属中上水平。前后收入鲜明对比影响老年期对收入的满意感、年轻时的体育生涯铸就老年期的身体自主感、喜忧参半的婚姻滋生老年期的孤独感、纳西族传统化?z活动增加了老年期的归属感、汉文化诗词的创作和传播蕴育老年期的充实感。文化是指引纳西族老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文化;纳西族;老人;幸福感;影响因素   丽江纳西族是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变迁中,纳西族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对外来文化的开明,尤其是对汉文化的积极学习造就了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少数民族群体。老人是纳西族兼容并包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丽江,随处可位致力于汉文化传统诗词传播的纳西族老人为研究个案,试图探寻一位平凡却不平庸的纳西族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研究对象   王XX,男,75岁,纳西族,中专文化,健康,退休前职业为教师。喜好诗歌,退休后参加丽江玉泉诗社(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诗词为宗旨的民间团体),著诗集《余晖小草》。基于王XX的职业,文中对研究对象统一以王老师作为称谓。   二、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   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1],用来评估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24个题项。5个题项反应正性情感(PA)、5个题项反应负性情感(NA)、7个题项反应正性体验(PE)、7个题项反应负性体验(NE)。总分=PA-NA+PE-NE,为便于计算,加上常数 24,得分范围 0~48 分,总分越高表明主观幸福感越高。   2、定性研究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请王老师陈述“老年期最让自己幸福和最让自己感到不幸福的事情”探察老人对幸福的理解。结合访谈,对王老师诗集《余晖小草》[2]中的自传《七十年人生回眸》和诗词进行文本分析,探寻王老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三、研究结果   1、主观幸福感   根据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王老师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为32分,属于中上水平。正性情感5分,负性情感1分,正性体验8分,负性体验4分。   2、对幸福的理解   每个人都对幸福有不同的解读。访谈中,王老师认为“晚年健康就是幸福、做诗社的工作是幸福。用文化老充实自己的生活,参加玉泉诗社,写毛笔字,看看喜欢的书,看看电视新闻,这样眼界宽,思维活跃,看得远,而不是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生活圈子。这样的老年生活是充实的、有意义的、幸福的老年生活。”   晚年健康的身体意味着自己生活的自主和精神的自由。即“生活可以自理,不用依靠他人,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受疾病的约束。”、“诗社、书法、书籍、电视”等文体活动则让老人精神有寄托,目光长远、不拘泥于生活琐事,老有所乐。   3、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前后收入鲜明对比影响老年期对收入的满意感。研究者指出“与收入水平相比,收入变化对个体幸福感影响更为显著”。[3]而收入变化和生活处境变化对幸福感影响,在“从经济贫困、生活艰苦年代走过来”的老人身上体现较为明显。王老师在自传中写道“幼年家庭贫寒。少年父亲蒙冤入狱,英年早逝,凭借母亲打工和自己做小工维持生活和学业。青年工资微薄,支撑全家生活。2010年我们品尝着幸福的滋味,三家村商品楼出租,全家住上高档别墅,全家年收入约50万元”。此外,访谈显示收入的变化与老人的前瞻意识和把握机遇息息相关。在访谈中,王老师提及“晚年的小康生活主要来自于年轻时对机遇的把握。”在90年代初,很多人都没有保险意识的时,为自己的房子买了保险。恰逢1996年丽江大地震,震后房屋重修,有保险赔偿和政府补贴,对房屋进行翻盖。90年代末儿子所在单位集资建房,需要一次付清30万元,老人通过积极贷款等方式支持儿子购房,现在房子已增值为200多万。趁着丽江旅游经济浪潮,把老宅重建成商品楼出租。晚年经济收入主要为退休金和房屋租赁。晚年经济无忧和年少的艰难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使晚年的幸福滋味更浓。   (2)年轻时的体育生涯铸就老年期的身体自主感。健康与否是影响老年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3]而老年人的健康并非只源于老年期的锻炼,更在于年轻时的积淀。王老师的身体较为健康,75岁的老人面色红晕,精神矍铄,无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王老师在自传中写到“自由好动,从小学开始喜欢体育活动”在读中专期间,先后参加了省级排球比赛、市级马拉松赛跑,成绩优异。教书期间体育条件艰苦,常在怒江边以身示范教学生游泳、和驻地解放军官兵打篮球,并担任篮球队教练、体育课教师、体育裁判。获得国家级三级田径运动员称号和全国体育优秀裁判员。王老师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以身示范,为老年期的健康体魄打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