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中鬼魂形象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莎士比亚戏剧中鬼魂形象研究

莎士比亚戏剧中鬼魂形象研究   摘 要: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作品中对鬼魂形象描写极富有创造性。鬼魂形象在《哈姆莱特》、《理查三世》、《麦克白》作品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戏剧情节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鬼魂形象的分析有助于深入挖掘莎士比亚戏剧的内涵。   关键词: 莎士比亚 鬼魂 形象 根源意义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不仅有人文主义的思想,而且读者能感受到恐怖诡异的超自然力。在这种超自然力描写中,鬼的形象占据了主要地位,尤以《哈姆莱特》、《查理三世》、《麦克白》为盛。为了更好地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和思想,我们很有必要对他的戏剧中鬼魂形象的来源、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   一、鬼的形象的历史渊源   莎士比亚戏剧鬼的形象反映的是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和文化。第一,早在6至7世纪,一本关于神秘主义的书《OF Mystical Theology》让神秘主义发芽,这也极大的提倡了宿命论和唯心论。大约10、11世纪,作者Rorem、Paul的著作《Pseudo-Dionysius》(《神秘神学》)奠定了基督教神秘主义,并且在11世纪,一个叫伯纳德的牧师发展了教义并使之传播,尤其在13世纪中期,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倡导的自然神学成了主流思想,自此人们对于鬼的信念也深信不疑。客观上说,莎士比亚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种信念的影响。   第二,鬼的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很流行。泛神论和灵魂等级论使人们相信死后有天堂、地狱。神灵属于天堂,鬼魂属于地狱。历史到了黑暗的中世纪,当时人们思想正进入启蒙阶段,并且遭受到贵族和地主阶级极度的欺压,他们对于身边发生的许多事情还不能正确解释,比如死亡、做梦、幻想等等。面对鬼魂的言论,人们是困惑的、压抑的,甚至是惶恐的。英国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们为了满足对死后世界的好奇,他们努力寻找这些神秘的真相,于是有了关于鬼魂的各种故事和传说。   第三,从广义上来说,鬼魂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从狭义上讲这也是欧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达了地狱是人类世界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思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鬼的描写贯穿着整个英国文学史。英国文化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在希腊的文化传统中,鬼的形象同样存在这个说法是毋庸置疑的。在15世纪后期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民谣里就有对鬼的形象的描写。这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平民百姓的生死观。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和其他剧作家们借用社会对鬼魂的迷信,把鬼魂的形象写进了文学世界,这也是当时英语文学创作的一大特点。   第四,莎士比亚的戏剧结合了当时时代的特点,那时候的欧洲,尤其是在英国,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时期刚刚过去,人们的思想在不同程度上仍受神学理论的束缚。封建迷信又并未被打压,落后的科学阻碍了人们认识能力的发展。另外,英国正受伊丽莎白二世的统治,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益遭到剥削,英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生活也非常残酷,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愿意相信命运和某种超自然力的存在,以摆脱现实的痛苦。这种现象在莎士比亚及其他同时代作者的作品中也有所表现。   二、鬼魂形象的出现是作者对正义诉求的彰显   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提倡者,崇尚邪不胜正的信念,“人文主义思想家们理想的社会基础是道德的和谐与秩序。”[1]在他的作品中,一旦邪恶势力打破了原来的道德与秩序的和谐,则另一股代表正义的力量必将与之较量,并一定以胜利告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正符合了人们对正义公平的理解。而鬼魂形象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出现正是作者对正义诉求的彰显。   在《哈姆莱特》中,先王的鬼魂把哈姆莱特引到没人的地方告诉他真相并要求他为自己报仇。原来亲叔叔竟是谋权篡位、弑兄夺嫂的暗中人。一向和睦平静的丹麦王国笼罩在无声的阴谋下,被奸臣颠倒乾坤,正义被邪恶遮蔽。鬼魂的出现及叙述让哈姆莱特看到真相,激发他为父报仇的决心。在《麦克白》中,主人公麦克白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在凯旋回朝的途中遇到三个能预言未来的奇怪女巫,可以说整部戏剧从女巫的出现直到结束都是在对女巫预言的验证。[2]女巫及其预示的超自然力在戏剧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班柯在去赴宴的路上被麦克白派去的杀手杀害后,班柯的鬼魂出现在了宴席上,并坐在本该是麦克白坐的王位上,但只有麦克白一个人可以看到。“染血的头发”、“枯竭的骨架”、“凝冷的血液”和“暗淡无光的眼睛构成了可怕的影子,虚妄的揶揄”。[6]班柯成了麦克白利欲熏心夺取王位,残忍杀害的众多牺牲者之一。麦克白本身的贪婪,加上女巫的话更让麦克白的野心极度膨胀,铸成大错。滥杀无辜,罪恶深重,坏人最后受到应有的惩罚给予我们以正义得到伸张的快感。《查理三世》中由于查理的妒忌和野心,不能忍受哥哥爱德华四世将国家管理的很好,而查理又是天生的驼背,畸形且丑陋。他设计陷害他的哥哥并且命令杀手将他置于死地。就这样查理登上了王位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