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潘中国实践
美国潘中国实践
“自我一代”的乡村发现
2007年来北京之前,潘勋卓完全没学过中文。他是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高材生,高大英俊,前途无量。
潘勋卓在普林斯顿的研究方向是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新农村运动。为了完成毕业论文,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到清华大学进修。
那时,在同一个楼里,来自河南的胡婷婷正在攻读历史系硕士,来自耶鲁大学的美国姑娘温慧玲正在研究农村和环保。潘勋卓和她们常常相见却不相识。当时他们还不知道,3个人的人生很快就会连结在一起。
汉语进修结束后,潘勋卓把论文的方向定在了中国新农村建设。为了去农村做实地调研,中文还不很流利的他在水木清华论坛发帖找中文老师。第一个来应征的是胡婷婷。
从2007年秋天开始,用了半年时间,潘勋卓接连走访了云南、河南、广东、青海、北京周边等地的500多所农村学校。潘勋卓听到最多的就是农村优秀老师招不来,留不住,通常只有20-50%的农村学生能够通过中考。
这对潘勋卓的触动很大。潘勋卓的父亲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医学教授,母亲在意大利的工厂供应着国际上多个知名品牌牛仔裤所需的布料。他的家境殷实,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出身不同,结果如此不同。”
2008年初,潘勋卓像散了架一样从农村回到清华时,他对理论不感兴趣了,变成想实际做点什么。潘勋卓最先想到的就是捐钱给一些机构,让机构派优秀的老师到农村,但是没有找到这样的机构。他决定自己创立一个。
这和触动温迪?库普创立“美丽美国”的情形一样。1985年,温迪?库普从得克萨斯一所著名的私立中学考进普林斯顿大学。入学以后,她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自己觉得很简单的功课,来自布鲁克斯(纽约著名的黑人区)一所公立中学的室友却觉得很难。
一个明显的事实摆在她面前:虽然弱势群体的学生可以因为“优先照顾”进入大学,但他们此前获取的教育资源远远少于强势群体。于是温迪和哈佛毕业生理查德?巴斯创办并发展了公民组织“美丽美国”,立志要让最优秀的大学生教育贫困地区的孩子。
潘勋卓觉得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不复杂,就是搭个桥梁,寻找一些缺教师的农村学校,再去寻找一个优秀的群体去支教。胡婷婷却认为这事情不可能成功。她是从河南信阳的农村考到河南大学,在别人质疑的目光中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自己定的目标是出国念书。
虽然胡婷婷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但是一起走南闯北的情谊还是起了作用。潘勋卓一次次寻找清华北大的老师,寻找律师,寻找在中国做事的美国人,去咨询这件事情的可行性,胡婷婷就一遍遍地帮着准备面谈的中文资料。
“20多年前的美国,有一个词常用来形容当时的年轻人,叫做‘Me Generation’,意思就是自我的一代,那时人们认为美国的年轻人的理想除了进投行就是进律所,总而言之,就是哪儿钱多哪儿的优秀年轻人越多。这个情形很像当前的中国。但是,我身边聚集着不少关注社会、关注教育、为社会的进步做出努力和改变的年轻人。”潘勋卓说。
他记得每个成员的故事
温慧玲是潘勋卓说服的第一个人,铁三角终于汇合到一起。2008年1月,“美丽中国”诞生。
“美丽中国”的第一场宣讲是在中山大学。当天的情况出乎潘勋卓的意料,来了几百名学生。宣讲会一结束就有很多学生愿意加入“美丽中国”。这给了潘勋卓很大的信心。
从哈佛、耶鲁到斯坦福,然后再飞回北京,潘勋卓跑到美国去做宣讲,和中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谈。但是并不是每个高校都认可。大部分时间,他们要在网站、社区发帖传播“美丽中国”。“有时候见100个人,只有1个人能帮上忙。”胡婷婷说。
“美丽中国”终于在云南大理州鹤庆县打开了第一扇窗。2009年8月,“美丽中国”第一期20名项目成员前往大理州鹤庆县;2010年8月,第二期57名中美两国项目成员拎着简单的行李从世界各地汇集到了昆明;2011年扩展到广东汕头地区。目前,已经有近300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的项目成员在支教。
潘勋卓几乎记得每个项目成员的故事。他每次演讲时,那些山村里的青年人总是最重要的内容。
杨潇是清华大学的直博生,他休学来云南;
张新振毕业于武汉大学,辞掉江苏台资公司的工作,在云南成为了张老师;
肯?萨托夫来自哈佛大学,刚到云南时,1个汉字也不认识,1句中文不会讲。比比划划地生活和教课,在云南的山村小学待了2年;
美籍华人陈起翔,漫步走在云南的山间小路上时,会想起以前在华尔街和华盛顿工作的经历,如今才慢慢发觉自己的方向;
艾米丽?科尔是“美丽中国”2010届项目成员,在临沧市云县幸福镇支教。她的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于是她让自己身处世界各地的朋友们给孩子们写明信片。当第一张来自瑞士的明信片到达幸福镇邮局时,邮局的工作人员说,这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