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角下信达雅对中国古诗英译启示.docVIP

美学视角下信达雅对中国古诗英译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学视角下信达雅对中国古诗英译启示

美学视角下信达雅对中国古诗英译启示   摘要:“信、达、雅”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提出的关于翻译的标准,百余年来在我国翻译界反复激起波澜,这说明“信、达、雅”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对“信、达、雅”否定的声音仍不绝于耳,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信达雅理解的角度不同。中国古诗因其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形式为我国文学界的奇葩,国内外有不少古诗的各个英译本。而本文试从美学视角发掘信达雅的内涵并试找出其对古诗英译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美学视角;信达雅;古诗英译      1 信达雅的美学内涵      1895年,严复开始翻译赫胥黎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并取名《天演论》。他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原则。自此,“信达雅”开始成为翻译的基本准则。   信的命题起源与老子,在老子的美学思想中,“信”与“美”是互相对立、互相矛盾、互不相容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言精妙,则非弃美矣”,老子对伪善深恶痛绝,认为“不信”的事物,肯定“不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巧言令色,也就是“伪美”;但老子并没有否定“真美”,在其道德经里便现身说法演绎了他心目中的“真美”。严复继承了老子关于“信”的美学思想,标出“信”作为首要条件。他在后文中又提出一个“诚”字(修辞立诚)与“信”相呼应,合为“诚信”,这个“诚”字在美学中是公认的艺术美的基本要求。就翻译而言,“信”的意义自然而明显,就是要求无论是谁的译文都应该充分而透彻地表达原文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信”也是美学的要求。   所谓“达”,根据佛家的说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日所达,二日能达。所达者,表意也,即所谓知识、思想或感情。能达者,言语也,即所谓口头或书面的实际表达。达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实现所达和能达的统一,或者说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应该和思想情感一样。在思维表述中,达与说理密不可分,《吕氏春秋》中的“理塞则气不达”,这里的“达”也就是通顺。文艺修辞美学中的“达”源于孔子语“辞,达而已矣”,后世的文论家也都信守孔子的主张。如陆机在《文赋》中提到“夫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尤其忌讳“文不达意”。至唐宋,“辞达”已经成为文艺美学的基本准则。苏轼在《答王杨书》中提到“辞至于达,足矣,不可以有加矣”,便明确提出了“辞达”说。可见严复译论中的“达”亦是秉承前人至理以及中国文艺美学思想传统之旨意的。   三难之最具争议便是“雅”字。严复的“雅”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雅”都可以被认为是美学意义上的形式的要求。据《史记?司马相如传》的解释,“雅”也有“美好”之意。而在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雅”常常与“俗”作为矛盾体并论。早在三国时期,曹丕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在《典论?论文》中提到“奏议宜雅,书论宜理”。此处的“雅”大抵指正雅,文辞上的通脱、清丽。刘勰受此影响颇深,他《文心雕龙》中道:“斯斟酌乎文质之间,而?a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可见,传统文艺美学中所谓“雅”和“俗”是完全对立的,严复,弃用“近世利俗”的文字,以求表达之“精理微言”,一方面是追于历史条件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提倡正雅的传统的继承。      2 译例分析      中国古典诗歌,在其格式上的要求其实显示了汉语读者对诗歌形式美的独特领悟。常常因其有严格的节奏和押韵上的要求,因而在译诗时,除了忠于原文并达意以外,还必须保留相应的节奏和押韵形式以体现其特殊的美,这种特殊的美也就是“雅”的具体体现。以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几个英译本为例,笔者作了以下分析。以下是关于春晓的两种泽本:   (1)   A Spring Morning   This morn of spring in bed I’m lying,   Not wake up till I hear birds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Tr. by许渊冲)   (2)   The Spring Dawn   Slumbering,I know not the spring dawn is peeping,   But everywhere, the singing birds are cheeping.Last night I heard the rain dripping and wind weeping,    How many petals are now on the ground sleeping?   (Tr. by吴钧陶)      2.1意象再现   《春晓》一诗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