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译研究存在论转向及其内涵
翻译研究存在论转向及其内涵
摘 要:目前翻译研究在反思自身并超越自身时,却出乎意料地发现自己原来与一种非本质的东西相伴随。其欲求本身不仅是对本质主义、原文中心论的解构性诠释,还具有一种回归生存本身的存在论诠释,并内在地沿循了一条存在主义的思路。这一思路在颠覆“忠实观”、“等效论”所暗含的同一性时,亦同时将翻译之发生带入了一种存在论的“此在”之“自我意识”之中。
关键词: 翻译理论;翻译存在;此在与境遇;海德格尔
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5544(2008)04-0082-04
Abstract:
On its reflection and transcendence over itself, translation is unexpectedly found to be rooted in a non-fundamental existence. What it concerns with is not only a deconstruc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essentialism and author―centrism of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tudy, but also an existentially embodied understanding towards translation, which inherently follows a way of existentialism. This mode of thought, while subverting the sameness typical of “fidelity” and “equivalence”, surprisingly drags translation into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dasein” in terms of ontology.
Key words: translation studies; translational being; “dasein”and situation; Heideger
1. 引 言
翻译理论研究在考察译者从非主体存在到主体存在、再到主体间性存在的过程中,发现传统译学理论所蕴涵的“逻各斯”本质主义被一种偶然的、非确定的、非同一性的、也必然是非本质主义的存在所取而代之。被视为重蹈主体性哲学因而极度张扬译者主体性的翻译研究,与其说是出于呼唤译者主体性而突出自我,毋宁说是缘于译者翻译时真实的、切身的限制性存在而回归了一种翻译性存在。翻译本身就是对本质主义、中心主义乃至内隐权力与霸权的传统忠实观的颠覆。目前,翻译研究中屡屡为“再生”、“变异”、“创造性”、“他者”、“叛逆”、“翻译的存在”等概念张目,就个中原因详加考察,内在地沿循了一条存在主义思路。这一思路颠覆了基于原文的“等值论”、“忠实观”与“同一性”,并把原文的命运置入了具有自身境遇规约性的译者身上。同时,旨在追求差异的后现代翻译观,在这条思路下,也转换成为关注译者以及译文生成的构成观,并因此扭转了翻译理论研究上的一种悖论:主张淡出“现象翻译”,反对将局部经验上升至普遍理性的“实在翻译”论者们,当他们在“解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那里寻觅译学之当代理据时,却发现自己所构建的译者中心,也遭遇到被他们所解构掉的原文一样的命运,其自身“撒落”到了一条存在主义破碎的路径之途。也正是循着这条路径去审视目前的翻译研究,我们得以发现,翻译研究或翻译研究中的“翻译”在逾越“现象翻译”之时却喻像性地成为人类生存范式的指代,亦喻像性地成为人及人类精
神活动的体现。
2.翻译:由超越经验主义向翻译的存在论转向
我们在考察译者从非主体存在到主体存在,再到主体间性存在的过程中,发现今天的翻译研究内隐了两个截然相反却让人反思的现象:即由实践哲学向理性哲学超越的本质主义诉求,和承认偶然的、非确定的、非同一性的、也必然是非本质主义的翻译存在论诉求。
具体而言,理论哲学进入翻译研究领域,就是要把对翻译的研究带出现实文本世界,逾越翻译实践的纬度,夸大翻译理论与具体文本间的鸿沟,把翻译具体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排斥于视野之外,把追问使一切翻译成为可能或不可能的终极条件是什么作为己任,把探索那些逻辑地先在于一切翻译行为同时又为任何一种翻译行为所分享的基本要素作为目标。它感兴趣的是“规律”以及“理性”,它悬置的是立竿见影的“技术”与“手段”。其认识过程始于先验假设,再返回到经验证明。其论证方式是概念与范畴,并用它们去解释翻译本身如何是可能或不可能的。其动机与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