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现代诗歌中国文化移入现象研究
美国现代诗歌中国文化移入现象研究
提 要:中国文化的移入现象在美国现代诗歌中十分普遍。一些美国现代诗人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入到诗歌内容中;运用中国古典诗歌的表述方法进行英文诗歌创作,给现代美国诗歌注入了清新活力,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然而,在文化移入过程中,也出现文化移入的位移现象。本文将从美国现代诗歌入手,探讨和研究现代美国诗歌中中国文化的移入现象。
关键词:美国诗歌;中国文化;移入现象;位移现象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11)03-0155-4
On the Acculturation of the Chinese in the Modern American Poetry
Jiang Tao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The acculturation of the Chinese in the modern American poetry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Some modern American poets were so influenced by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es that they often put them into the creation of their poems. They liked to compose their poems with the expression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oetry. These American poets brought a fresh air to the modern American poetry and brought about a culture exchange of both countries. However, in the acculturation there appeared a culture displacement. The present essay focuses its discussion on the acculturation and culture displacement in modern American poetry.
Key words:American poetry; the Chinese culture; acculturation; culture displacement
1 中国文化移入的背景
在美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有两起诗歌运动导致美国现代诗人对作为边缘文化的中国文化的关注。一起是发生于20世纪初的意象主义运动(imagism),另一起则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旧金山文艺复兴(San Francisco renaissance)。这两起诗歌运动的共同特点是两者都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又积极参与欧洲的重建工作,其全球化发展的势头势不可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人完成了大同世界理念的构建,造就了美国学者的宽阔视野和开放胸怀,形成了他们对世界各国文化产生好奇并欲汲取的积极心态。战后一些美国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或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纷纷移居欧洲。他们去欧洲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要“逃避地方至上主义和清教徒主义” (Richard Gray 1990:51)。在汲取欧洲文化营养的同时一些人把目光投向远东,投向古老的中国文化和古典诗歌。此时的意象派领军人物艾滋拉#8226;庞德不仅研究和采用日本的短歌和俳句创作意象派诗歌,而且还翻译出版著名的汉诗英译集《古中国》(Cathay,1915)。《古中国》的出版和此后引起的强烈反响不仅反映出庞德本人对中国古诗中生动意象和哲学思想的认同和接受,也反映出一些美国现代诗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喜爱和追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后期,美国青年中出现了一场民间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称为“逆向文化”(counter-culture)运动。当时美国政治上的霸权、经济上的强势、外交上的反共以及随后出现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导致美国青年不满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追求,不甘被商业广告所左右,讨厌只顾金钱而缺乏高尚精神的无目的的现代生活,怀疑西方文明,甚至认为西方文明已经破产。这些美国青年在继续高举惠特曼民主大旗的同时,开始寻求西方文化以外的人类文明。依照大卫#8226;帕金斯(David Parkins)的说法,“逆向文化运动的成员在寻求智慧时,很容易转向西方文化以外的源泉,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年级迎春杯数学试卷.doc VIP
-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2).pdf VIP
- 思遵高速公路SZTJ标的施工组织研究设计.doc VIP
- 思遵高速公路SZTJ-11标的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财信证券-基金深度报告:美国REITs梳理专题.pdf
- 绩效评估公平感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分析.doc VIP
- 《如何写好科研论文》期末考试答案(分类好的).pdf VIP
- 2021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意大利语语言文学》试题(原卷).pdf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实验室安全培训(首都医大)》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小小营养师》幼儿园大班健康PPT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