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研究进展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急性期救治成功率的逐年提高,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已在临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重要并发症。因此,早期预防、治疗及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就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中西医治疗及康复护理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3/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24-0003-04   Research on progress of concurrent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CAO Feng, DI Zhenfeng, LU Xueqin   (The 7th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137,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and how to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with increasing successful rat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hase stroke. Shoulder 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is an important complication which affects the limb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Therefore, early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nursing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shoulder hand syndrome, its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stroke; shoulder hand syndrome; prevention; nursing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急骤,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急性期后,临床常聚焦于患者运动、言语、感觉、认知、脑神经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与护理[1]。但是,在患者急性期康复过程中,如果不及早重视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则可能对恢复期康复带来严重阻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常见的并发症,缠绵难愈,极大地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锻炼及康复进程,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患者肢体功能残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本文主要针对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中西医治疗及康复护理进行综述。   1 发病原因与机制   1.1 概念与临床分期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常见于中枢性上运动神经瘫痪患者,尤以脑卒中后更为常见,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发生在发病后1~3个月,发生率为12.5% ~70%[2],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肩手疼痛、肩关节脱位及关节活动受限等。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患者肩、手和指的永久性畸形,最终导致患手运动功能永远丧失。临床将肩手综合征分为三期:Ⅰ期表现为手部肿胀、色泽改变,肩、手部有疼痛性运动障碍;Ⅱ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减轻、肿胀和色泽改变部分减轻或完全消失,开始出现肌肉萎缩;Ⅲ期表现为手、肩部呈营养不良性改变,肌肉萎缩明显,关节活动受限、挛缩。   1.2 西医学理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病机制与原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患者偏瘫后肩关节继发性损伤导致的疼痛和交感神经系统失调可能是肩手综合征形成的关键因素。目前认为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在肩手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肩手综合征早期由于失交感神经支配,血流量增加;后期由于血管对儿茶酚胺超敏感,皮肤血流逐渐降低。除失交感神经支配外,肩手综合征患者患肢还出现神经源性炎症反应,P物质和其他神经肽的释放是导致神经源性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肩手综合征患者不单纯表现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还出现疼痛敏感和水肿发生。Dursun等[3]认为,肩手综合征发生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上肢不活动、关节结构损伤、肩部肌肉痉挛等相关发病机制可能是大脑皮质和皮质下或传导束受损引起血管运动神经麻痹而导致水肿;肌肉泵的作用减弱不能消除突然的机械性、原发性水肿或创伤后继发性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