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对内蒙古羊绒业发展影响及对策建议
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对内蒙古羊绒业发展影响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绒山羊饲养业在给养殖户带来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剧了草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因此研究如何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前提下,使羊绒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成为必要。
一、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对内蒙古羊绒业发展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后草原生态保护被提上了日程,本文所指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包括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草原生态建设工程。
(一)羊绒生产现状
1.绒山羊饲养量变化
基于比较利益,内蒙古绒山羊饲养量随时间推移在日趋变化。2000年绒山羊存栏数为1304.3万只,随后逐步上升至2007年的1898.472万只,之后有所回落,下降至2012年的1689.57万只(见图1)。
2000-2005年为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提出阶段。截至2002年底,内蒙古12个盟市都不同程度推行了休牧、划区轮牧和禁牧,总面积达2304万公顷,占草原面积的31.4%。其中内蒙古西部以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为重点实施对象,鄂尔多斯市退牧还草项目涉及8个旗区的42个苏木乡镇。截至2004年,其它3个盟市禁牧面积达174.48万公顷,占3个盟市草场面积的7.08%,休牧面积达34.33万公顷,占草场面积的1.39%。同期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绒山羊饲养量由2000年267.61万只下降到2005年的174.15万只,年均下降8.97%。以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为主要代表的内蒙古东部是羊绒业发展的主力军,绒山羊饲养量由2000年的457.86万只上升到2005年的777.21万只,年均递增11.16%。由于这3个盟市是典型半农半牧区,为增加经济收入,广大农牧民大量增加了绒山羊的饲养量,使得内蒙古绒山羊饲养总量在2000-2004年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以上所谈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一时间段内,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大力实施不但没使绒山羊饲养量降低反使之快速增加的疑点,达到了该政策实施的预期效果,在不损害农牧民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有效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006-2010年为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改进与完善阶段。2006-2007年,内蒙古绒山羊饲养量增长了36.28万只,2007年达到峰值2237.9万只。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后,绒山羊饲养量由2007年的1898.47万只下降到2010年的1708.2万只,减少了190.27万只。“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加大了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落实力度,2010年全区禁牧面积达30361.61万亩,休牧面积达37661.38万亩,划区轮牧面积达10046.4万亩。以呼伦贝尔市为例,截至2009年,呼伦贝尔市的新巴尔虎右旗完成禁牧10万亩、休牧110万亩、牧草补播20万亩、草地改良21万亩、人工种草2万亩。一系列保护草原生态政策措施的实施直接导致了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绒山羊饲养量由2006年的862.97万只下降到2010年的769.58万只,减少了93.39万只。以上两大因素使内蒙古绒山羊饲养量在2007-2010年呈现下降的趋势。
2011年至今为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实施阶段。2011年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以来,内蒙古已下达资金37.66亿元,惠及农牧民146万户。2011-2012年,绒山羊饲养量下降了8.54万只,其中内蒙古西部绒山羊饲养量下降7万只,中部绒山羊饲养量下降6.47万只。
2.羊绒产量增减幅度变化
内蒙古羊绒产量受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及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见图2)。2000-2007年,绒山羊存栏数和羊绒产量基本呈递增趋势。2007年以后,绒山羊存栏数由2007年的1898.47万只一路下跌至2012年的1689.57万只,下降了208.9万只,同期羊绒产量却基本呈递增趋势,原因是同时期内蒙古对绒山羊进行品种改良,引进产绒量高的辽宁绒山羊,增加了羊绒产量;另外内蒙古于2009年底出台了羊绒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启动临时贴息收储制度,每年收储羊绒6000吨,缓解了国际市场不景气对羊绒业的冲击。
(二)羊绒加工现状
内蒙古是国内羊绒加工大省,年加工能力2.3万吨。深加工方面,内蒙古羊绒加工业无论在颜色、款式、花色、质量还是科技含量方面都领先于行业内的其他竞争对手。已有几家高质量、高产量、高知名度企业,如鄂尔多斯羊绒集团、鹿王羊绒集团、维信集团、达拉特旗东达蒙古王集团、包头戎王集团、内蒙古盘古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赤峰雪原羊绒制品有限公司、萨日朗等八家羊绒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占内蒙古整体生产能力的40%左右。
但在羊绒深加工产业链条中,牧民处于链条最上游,牧民为羊绒收购和初加工企业提供原绒,经过羊绒深加工企业和销售流转环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