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五代科举对婚姻观念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五代科举对婚姻观念影响

论唐五代科举对婚姻观念影响   摘要:唐代前期,由于科举制度还处在发展阶段,科举对婚姻的影响还不是很明显,世人选婿注重门第。开元天宝以后,科举制度的日渐发展促进了晚唐五代社会婚姻观念的转变,世人婚娉观念逐渐以门第、科名并重,改变了唐前期重门第的观念。科举对唐五代婚姻观念变化的影响,根本原因是中晚唐五代科举考试制度对官僚选举制度的影响日趋加深。   关键词:唐五代;科举制度;婚姻观念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8)01-0100-08      科举对婚姻的影响作为科举对传统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方面,理应受到重视,但学界对此关注较少,仅有少数学者论及。张邦炜在《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婚姻与社会》论著中,论述了宋代榜下择婿的风气,并对唐代科举与婚姻的关系略有论述。侯力《科举制度与唐代社会》、妹尾达彦《“才子”与“佳人”》也论及相关问题。尽管仕宦和婚姻作为中国古代士大夫最为重要的两件大事,但是学者在研究科举制度时往往只关注科举对个人仕宦的研究、忽视科举对个人婚姻的影响。本文将重点探讨科举与唐五代世人婚姻观念变迁关系、原因等问题。      一、唐五代科举与婚姻观念的变迁      唐前期由于科举制度还处在发展阶段,科举对婚姻的影响还不是很明显,世人选婿更注重门第。特别是大士族之间相互通婚,形成了所谓的五姓大士族婚姻圈。尽管唐高宗曾出面干预七姓十三家大土族,“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但被禁婚的五姓士族反而自号“禁昏家”,更是相互尊崇,“密装饰其女以送夫家”,“潜相聘娶,天子不能禁”。以致中宗也在神龙中重申禁婚令,“以五姓婚聘,冠冕天下,物恶大盛,禁相为姻”,仍未改变世家大族崇重门第的婚姻观念,乃至大历四年(769)李华仍说“山东士大夫以五姓婚姻为第一”。从上述情况来看,唐前期在科举制度对贵族官僚政治还未产生深远影响的情况下,世人重门第婚聘的观念就连皇权都很难改变它。   但是随着中晚唐科举出身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士族的衰落,世人婚聘逐渐从先前重“五姓女”即门第的观念,向科名、门第并重的观念发展。如《唐国史补》卷上云:“伊慎每求甲族以嫁子,李长荣则求时名以嫁子,皆自署为判官。”德宗朝伊慎、李长荣嫁女,分别喜好求“甲族”、“时名”(即科名),代表了中唐婚姻观念的变化,尚甲族的观念已开始动摇,注重门第并不是世人婚聘看重的唯一因素。两人的婚聘观念在当时很具有代表性,因此被《唐国史补》记在一起,以示鲜明对比。又宪宗朝太师李光颜欲出嫁爱女,其“幕僚谓其必选佳婿,因从容语次,盛誉一郑秀才词学门阀,人韵风流异常,冀太师以子妻之”。虽然李光颜的幕僚以“词学门阀”作为其“佳婿”的标准,后来李光颜出乎意料地以一健儿嫁之,但这真实反映了元和年间世人普遍的择婿标准。不仅如此,就连贵为天子的皇帝,尚公主时也不能脱俗,亦非常在乎科名。如开成中文宗以真源、临真二公主降士族,诏宗正卿取世家子弟尚主,并慨叹:“民间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后来文宗召尚公主的人选杜中立、卫洙,分别为进士出身的杜羔之子和新进士及第者,均是以科第起家的新兴士族子弟。虽然文宗在口头上对世人婚姻重阀阅轻官品的风气羡慕不已,但在尚公主的实际问题上更注重科名,这足以说明科名对婚姻观念影响之大。当然阀阅仍有很大市场,但计官品的现象亦不可小视,在中晚唐科名逐渐与官品等同的情况下,文宗尚公主也就免不了兼顾科名、门第俱美。无独有偶,宣宗皇帝也特别喜欢从及第进士中择子弟为婿。如《东观奏记》卷上云:“万寿公主,上(宣宗)女。钟爱独异,将下嫁,命择郎婿。郑颢,相门子,首科及第,声名籍甚,时(待)婚卢氏。宰相白敏中奏选尚主,颢衔之。”郑颢乃相门之子,门阀世显,又首科进士及第,可谓良婿佳选。又于琮进士擢第,授左拾遗。起初,宣宗准备尚永福公主,却因公主吃饭时发脾气,“折匕箸”,宣宗认为此女配不上及第进士,就更尚广德公主。此事足见宣宗对及第进士的衷爱。又大中十一年(857)京兆土族王徽,进士及第,时逢宣宗诏宰相“于进士中选子弟尚主,或以徽籍上闻”。但是王徽生性淡薄名利,不愿尚公主,便通过贿赂宰相刘球,方才免去被天予“脔婿”之命运。宣宗贵为天子,却非常喜欢从土族子弟中选择及第进士尚公主,实际上是晚唐世人婚聘重科名和门第观念的反映。世人选婿和朝廷选官的标准极为相似,而且相互影响,往往是“为闺门重,则为朝廷尚”。其实,中晚唐五代民间闺门重科名的实质,是朝廷选官重科名的结果。正如晚唐郑仁表诗云:“文章世上争开路,阀阅山东拄破天。”晚唐世人人仕的标准恰恰以科名、门第出身最为看重,二者若能兼顾,则更能为世人崇重,升迁也最为迅捷。如郑仁表咸通九年(868)进士及第,“自谓门地、人物、文章具美”,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