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电影爱归家园主人公重生之路
解读电影爱归家园主人公重生之路
[摘要]美国电影《爱归家园》是由玛雅?安吉洛导演,展现黑人女性成长与族人间浓厚亲情的一部影片。安吉洛用其独到的眼光、丰富的阅历为观众呈现了这部耐人寻味的影视佳作。影片女主人公洛蕾塔由最初的迷惘堕落到后来自我意识觉醒,最终实现了对生活的重塑。这一坎坷艰辛的经历鼓舞了少数族裔女性追寻自我,改变人生的决心,同时也再次引发社会对女性弱势群体的关注。本文从性别、种族、阶级方面,探讨了主人公通过自身努力和族人帮助从而摆脱困境、寻求自我、重塑人生的成长历程。
[关键词]《爱归家园》;玛雅?安吉洛;自我身份
影片《爱归家园》(Down in the Delta)根据迈伦?戈布尔的剧本,由玛雅?安吉洛(1928―2014)导演,于1998年上映,其中黑人间无私的亲情、坚韧自立的品格等主题贯穿于影片当中,女主人公洛蕾塔由迷失的交际花成长为自信独立的女性这一过程也深深地吸引了观众。著名影评人罗杰?埃伯特写道:“安吉洛的首次导演有其自身特色;她并没有追逐不必要的视觉效应,而是专注于手头的工作,她和戈布尔感兴趣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而不是用编造的危机操纵观众。”[1]
玛雅?安吉洛是著名的作家、诗人和导演,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传奇的黑人女性。其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1969)曾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提名;诗歌《清晨的脉搏》在克林顿的总统就职典礼(1993)上朗诵;2010年,奥巴马授予玛雅?安吉洛“总统自由勋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安吉洛为读者与观众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黑人女性形象,她们摆脱了女仆、顺从、下贱的传统形象,蜕变成为有尊严、理想、智慧的现代女性。电影《爱归家园》是安吉洛导演的唯一一部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主题都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本文援借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性别、种族、阶级方面,探讨女主人公在族人的影响与帮助下摆脱困境、寻求自我、重塑人生的成长过程。
一、迷失与困境
影片女主人公洛蕾塔是位单身母亲,酗酒、吸毒是她度日的“良药”,她的两个孩子由外祖母罗莎照顾,其中小女儿患有孤独症,从来不肯开口讲话。虽然她们在芝加哥城市生活,但洛蕾塔一直找不到工作,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洛蕾塔申请一份在超市的工作,但由于没有通过数学考试而被拒绝录用。离开面试现场,她买了瓶酒,一边失落地喝酒,一边回味着多年来被工作拒之门外的悲惨经历。此刻,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意志丧失殆尽,迷惘与自卑充满了整个身心。王守仁在著作《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中写道:“人都需要自我的确认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而在社会的镜子里看不到自我便意味着自我无所归属。”[2]可见,由于多次挫折的经历使洛蕾塔内心缺乏自信,社会的排斥与自我意识的缺失让洛蕾塔难以面对种族、阶级、性别的多重压迫,她只能用酗酒来麻痹自己,获取短暂的逃避。
这一片段同时折射出,虽然1964年美国颁布了民权法案,宣布取缔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但种族间的压迫从来没有停止过,不平等待遇现象比比皆是。显然,影片中的洛蕾塔并没有得到平等的受教育以及就业的机会,造成洛蕾塔生活困境的元凶是当时的社会制度和难以消除的种族偏见。
另外一个牵动人心的形象是小女儿特蕾西,她患有孤独症,从不开口讲话。人物失语这一形象在安吉洛的其他作品中也曾出现,它象征着黑人女性在白人社会中没有话语权,在黑人男权的社会中只有缄默和顺从。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说:“我们知道得很清楚,我们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们不能无论何时何地都说我们喜欢的东西,谁也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3]可以推断“话语”是权力的表现形式,而外部力量具有控制作用。女性主义者同时也把“声音”看成女性拥有社会身份的重要标志。电影中黑人女孩失语这一现象象征了在种族、性别的压迫下,黑人女性没有话语权、主动权,只有无声地承受各种煎熬和痛苦。
黑人男性可能是种族歧视的牺牲品, 但性别歧视让他们可以作为妇女的剥削者和压迫者。[4]虽然使洛蕾塔陷入单身母亲的直接原因是洛蕾塔的男朋友,但在电影中,并没有出现这一形象,更没有对他不负责的行径进行直接批判,这也是安吉洛作品中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不再怨天尤人,控诉压迫者,而注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建构。
二、变迁与成长
面临生活的困境,迷茫度日的洛蕾塔找不到自我和前行的方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罗莎――洛蕾塔的母亲,为女儿的重生做出了选择。她典当了祖传的枝状大烛台作为路费,将女儿洛蕾塔和外孙、外孙女送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舅舅厄尔家中,在那里洛蕾塔追寻到了民族的根基,重新认识了自我。
罗莎是黑人女性中典型的母亲形象,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