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红楼梦诗词审美教育作用
论红楼梦诗词审美教育作用
摘 要:美无处不在,现今社会审美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尤为重要。文章着眼于红楼梦诗词鉴赏课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作用,通过概括《红楼梦》诗词艺术美的体现,研讨审美教育的实施手段,包括创设情境法、美读法、随感法等,从而达到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得以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红楼梦》 诗词 审美教育
《红楼梦》在继承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发展,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峰。《红楼梦》不仅塑造出一大批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典型,还工于叙事,极大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它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语言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对《红楼梦》诗词艺术美的鉴赏可以加深学生对曹雪芹其人的了解,达到知人论世的效果;同时,对《红楼梦》这部“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深层悲剧意义的发掘以及对古典诗词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一、红楼梦诗词艺术美的体现
首先体现在艺术形式美。诚如蔡义江先生所说,在我国的古代小说中,只有《红楼梦》达到了真正的“文备众体”。自唐传奇始,“文备众体”虽已成为我国小说体裁的一个特点,但毕竟有限得很。《红楼梦》则不然,除小说的主体文字本身兼收了“众体”之所长外,其它的文学样式也应有尽有。以诗而论,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歌行、骚体,有咏怀诗、咏物诗、怀古诗、即事诗、即景诗、谜语诗、打油诗,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同题分咏的、分题和咏的,有应制体、联句体、拟古体,有拟初唐《春江花月夜》之格的,有仿中晚唐《长恨歌》、《击瓯歌》之体的,有师楚人《离骚》、《招魂》等作而大胆创新的……,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这是真正的“文备众体”,是其它小说中所未曾见的。“珍重芳姿昼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曹雪芹发挥他深厚的语言功底,诗词曲赋“蔚为大观”,对仗、用韵、意象无一不美,每一诗都可以写出一篇鉴赏文章,诗词曲赋的自然美达到了极至。就是将《自题一绝》、《红楼梦曲》、《秋窗风雨夕》以及《葬花吟》等诗词置之于唐诗宋词名作之林,也毫不逊色。
其次在于内涵意蕴美。作者开篇就说本书“毫不干涉时世”、“大旨谈情”,无非是为了掩人耳目,实际上书中蕴涵着对封建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宗教迷信、恋爱婚姻等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揭露和批判。从小说的诗词曲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无一处不委婉地干涉时世,“情”只是表面的幌子而已。
正如脂砚斋在一则批语中所说,《红楼梦曲》“题只十二钗,却无人不备,无事不有”。的确,当我们放下手中的《红楼梦》时,浮现在脑际中的这些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各自不同的气质性格,各自不同的遭际归宿。她们的形象从不同侧面丰富着“红颜薄命”的社会内容,诠释着她们的社会意义,引起人们长久的同情、喟叹与争论,成为一个个具有美学意义,同时又包括深刻历史内容的命题。再如开篇的《石头偈》所云:“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正是以顽石无才补天为喻,借顽石说自己不能见用于世,反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无疑表明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
《红楼梦》诗词曲赋的内涵意蕴美还在于作者能够通过书中人物的诗表现人物才华、塑造人物形象。他不仅写出了一群聪明、美丽而富有才情的女儿们赋诗填词的风雅图,更把各人之所作拟写得诗如其人,都符合她们各自的个性、修养和特点。同是咏海棠,黛玉“碾冰为土玉为盆”的风流别致,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含蓄浑厚,湘云“也宜墙角也宜盆”的清新洒脱,都各有个性,互不相犯,写出了活生生的“这一个”。
除了艺术形式美和内涵意蕴美,《红楼梦》的诗词曲赋还有神秘美的特点。谶语式表达方式是其神秘美的重要表现。曹雪芹在小说一开始就给读者交待了情节结构,先将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以语谶、梦谶、灯谜、酒令、戏文等谶语的形式表述出来,然后才“胸有成竹”地去补充一个个预设的情节空白。如全书第五回,通过谜一样的判词和曲子,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终极结局被一览无余地揭示了出来。正如鲁迅所说,人物命运“则是在册子里一一注定,末路不过是一个归结:是问题的结束,不是问题的开头。读者即小有不安,也终于奈何不得。”(《坟?论睁了眼看》)再如大观园诗社建立后众女儿所赋诗词,各个暗含她们的命运,也是历来不争之事实。这种神秘性的表达方式使我们能从中窥察到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以及在安排她们的命运和小说全部情节发展上的完整艺术构思,这在原稿后半部已散失的情况下,特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现在我们读的后四十回续书,不少情节的构想就是以此为依据的。虽然谶的形式本身是一种由神指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