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诗外传诗学性质及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韩诗外传诗学性质及特点

论韩诗外传诗学性质及特点   摘要:关于《韩诗外传》与《诗》学的关系,东汉班固、南宋陈振孙、明代王世贞均认为与解《诗》无关,特别是王世贞“大抵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之语,影响很大。清代汪中更提出此书为“《荀卿子》之别子”,对当代研究者亦有一定影响。但笔者经过仔细考察,并从经学史的视角加以观照,认为《韩诗外传》是一部说《诗》之作,且带有比较显著的今文经学通经致用的特点。此书注重阐释微言大义,力图起到积极的政治作用,同时也便于启发、教育学《诗》的经生,满足他们修身、议论的需要。   关键词:韩婴;《韩诗外传》;孔门《诗》学;今文经学;通经致用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2)04-0118-05   收稿日期:2012-01-08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中国古代经学与文学的共振与双向互动研究”(2011TB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边家珍(1965-),男,河南杞县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韩婴的《韩诗外传》与《诗》学是什么关系?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的话,认为此书与《诗》本义无关;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说此书“盖多记杂说,不专解《诗》”;明代王世贞谓此书“大抵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特别是王世贞说,影响很大,为后人广泛称引。到了清代,汪中在《述学·补遗·荀卿子通论》中提出:“《韩诗》之存者,《外传》而已。其引《荀卿子》以说《诗》者四十有四,由是言之,《韩诗》,《荀卿子》之别子也。”当代学者大都认同王世贞说,也有个别学者认为《韩诗外传》名为外传,实为《韩子》,亦即同意汪中之说。无论如何,上述诸说的共同点是否定《韩诗外传》的《诗》学性质。笔者经过仔细考察,并从经学史的视角加以观照,认为《韩诗外传》是一部说《诗》之作,且带有比较显著的今文经学通经致用的特点。试论析如下,尚希方家指教。   一   韩婴,燕人,主要治《诗》,兼治《易》,是西汉韩《诗》学的开创者。根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韩婴在汉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的太傅,武帝时曾与董仲舒有过交谈与辩论。《诗》学著述方面,《汉书·艺文志》著录《内传》4卷、《外传》6卷,另有《韩故》36卷、《韩说》41卷。南宋以后,仅存《韩诗外传》。清人赵怀玉辑有《韩诗内传》佚文,附于《韩诗外传》之后。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韩诗故》2卷、《韩诗内传》1卷、《韩诗说》1卷。   关于“韩诗外传”之称,清人赵翼说:“古人著书,凡发明义理,记载故事,皆谓之传。《孟子》曰:于传有之。谓古书也。左、公、毂作《春秋传》,所以传《春秋》之旨也。伏生弟子作《尚书大传》、孔安国作《尚书传》,所以传《尚书》之义也。”“传”的本义是驿站、驿舍,后来引申为驿站所备的车马,因车马之功用在于载运人与物由此地至彼地,所以内涵扩大,凡由此达彼者皆可谓之“传”。可见,与注重字、词训解的“故”不同,“传”的著述旨在推衍诗义。实际上,现存的《毛诗故训传》,兼有“故”与“传”两种含义,所以它有时也述古事,如《韩诗外传》之体。如《素冠》传记子夏、闵子骞三年丧毕见夫子一段故事,《小弁》传录《孟子》中高子之语,《巷伯》传叙述颜叔子独处的故事,《豳》传述古公的故事,《行苇》传叙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等等,与《韩诗外传》颇为相近。至于“外传”二字的含义,吕思勉先生曾讲:“翼经之作,见于《汉志》者曰外传,曰杂传,盖摭拾前世之传为之。”可备参考。   从形式上看,《韩诗外传》讲某篇诗旨和本事的,只有很少的几章,如卷5第1章讲《关雎》等;大部分篇幅是先叙述一个故事,或讲述一番道理,然后引用《诗》句作结,或引《诗》后略加阐发。文中所有的论述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所选《诗》句进行的,一卷之内,各章所引《诗》句不仅是按《诗经》篇目顺序选取的,而且是按其在《诗经》完整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选取的。同时,所引相同《诗》句排列在一起的情况,颇不少见。如果把《韩诗外传》中的一段单独拿出来,你固然可以说它是引《诗》证事,与《荀子》或刘向《说苑》中的一些段落相似或相同;但如果内容不同的几段话排在一起,意在阐明同一《诗》句时,你只能说它是引事(或引论)以明《诗》了。   从经学史的视角来看,韩婴编写《韩诗外传》并非毫无依傍的全新创造,而是有其学术、文化上的渊源的。经学作为解释、运用经典的学问,虽盛于两汉,但应当说从春秋时就开始了。赋《诗》和引《诗》,是春秋时期用《诗》的两种主要方式。春秋末年吴楚柏举之战,申包胥哭于秦庭求救,秦哀公赋《无衣》,这叫“赋《诗》”。《左传·宣公二年》载晋灵公不君,士季进谏,称《诗》“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叫“引《诗》”,好比我们今天说的“引经据典”。班固《汉书·艺文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