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VIP

薰衣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薰衣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薰衣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对薰衣草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范围:近年来有关薰衣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意义:为薰衣草药理作用和临床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结论:熏衣草资源丰富,多种药理活性,应用价值前景广阔。   关键词:薰衣草;药理作用;化学成分   薰衣草是唇形科属植物,为多年生亚灌木,薰衣草是一种名贵而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20世纪初,我国薰衣草主要栽培地区有新疆、陕西、江苏等地。薰衣草其性温,利湿、健胃、清脑、除风寒并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止痒的特性,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治失眠、止痛、杀菌、防感冒、支气管炎、气喘,止呕吐,驱虫,缓解烧伤烫伤,使细胞再生等功能,还可以作为调料在凉菜拼盘使用,也可制成薰衣草酒,薰衣草糖,薰衣草点心等[1-4]。目前人们对其挥发油成分分析鉴定研究较多[5-8]。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洗涤剂和食品行业[9]。并且对薰衣草的研究较广泛,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许多方面的研究,研究包括薰衣草的种类特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1.我国薰衣草属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1.1 种类。薰衣草属全世界约28种,分布于大西洋群岛及地中海地区至索马里、巴基斯坦及印度,主要有:狭叶薰衣草L .angustifolia,绵毛薰衣草L .lamata,宽叶薰衣草L.latifolia,齿叶薰衣草L.dentata,法国薰衣草L .stoechas。我国早在1952年引入薰衣草,栽培两种,主要分布新疆、陕西、江苏等,新疆栽培较多,多为狭叶薰衣草,新疆伊犁地区种植面积达数万亩,精油产量占全国总量95%。狭叶薰衣草,其原产地中海地区,为一种观赏及芳香油植物;宽叶薰衣草,原产欧皱南部及地中海地区,我国曾有栽培,但较少见。   1.2 形态特征[10]。薰衣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长15~40cm,花枝约占全长的1/5~1/3。茎方形,密被白色茸毛,折断面淡黄色或灰白色,有时可见中央有小的空腔。叶多脱落,线状或线状披针形,灰绿色,边缘多反卷,长3~4cm,宽3~4mm,轮伞花序生于枝的上部,花萼二唇形,筒状,长约5 mm,具5齿,其中1齿特肥大;花二唇形,蓝色,长6~10 mm。气芳香,味辛凉。   2.薰衣草的化学成分   2.1Singab AB[11]从埃及产薰衣草中得到两种新型三萜类葡萄糖苷酯。采用柱色谱对新疆薰衣草花的95 %乙醇提取及各种色谱柱进行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法分别鉴定为芹菜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芹菜素- 7 - O- β ? D -(6′-对羟基肉桂酸基)-甘露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等。研究者对薰衣草花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已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之后又从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5-β-D-glucopyranosyloxyjasmonic butyl ester(1),5-β-D-glucopyranosyloxyjasmonic acid (2),dichotomoside E(3),丁二酸(4),咖啡酸(5),3-甲氧基-4-0-β-D-葡萄糖苷-阿魏酸(6),β-谷甾醇(7),熊果酸(8),胡萝卜苷(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薰衣草中分离得到。   2.2.国外研究了使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得到的薰衣草精油的组成以及不同产地的薰衣草的精油的主要成分[12-14],国内报道了用水蒸气蒸馏的薰衣草精油的组成[15-17],金建忠等开展了薰衣草的SFE-CO2研究工作,对所得精油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所得精油进行GC-MS分析,并进行了对比。   2.2.1薰衣草的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34种化学成分,占出峰物质总数的95.51%,其中主组分为芳樟醇(质量分数28.64%)、乙酸芳樟酯(质量分数26.49%)、薰衣草醇(质量分数7.51%)、5-甲基-2-(1-甲基乙烯基)-4-己烯-1-乙酸酯(乙酸薰衣草酯)(质量分数5.03%)、异丁酸叶醇酯(质量分数4.78%)等。   2.2.2薰衣草的水蒸气蒸馏。产物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29种化学成分,占出峰物质总数的98.39%,其中主组分为芳樟醇、乙酸芳樟酯、薰衣草醇、5-甲基-2-(1-甲基乙烯基)-4-己烯-1-乙酸酯(乙酸薰衣草酯)、α-松油醇等5种物质,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32.00%、15.25%、4.25%、16.19%、6.80%[18]。   2.3.薰衣草精油是许多不同类型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30多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芳樟醇、乙酸芳樟酯、桉树脑、β-罗勤烯(包括顺式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