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亚当斯密仁慈德性内在矛盾及其现当代启示
论亚当斯密仁慈德性内在矛盾及其现当代启示
[摘要] 仁慈是亚当?斯密德性论的四种基本德性之一,它与正义都是促进他人幸福的德性。亚当?斯密的仁慈德性呈现出内在矛盾,这种内在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斯密对仁慈德性的价值评价和其社会作用不对称;2.仁慈德性的自愿性与强制性的内在冲突。斯密仁慈德性的这种内在矛盾给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启示。
[关键词] 仁慈;德性;内在矛盾
[中图分类号] B561.2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5)03―0138―05
Abstract:Benevolence is one of the four basic moralities in Adam Smith’s virtue theory, which,along with justice,aims at promoting the happiness of others. Adam Smith’s benevolence virtue presents inherent contradiction,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asymmetry between Adam Smith’s benevolence virtue valuation and its role in society; the second part is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voluntary and mandatory of benevolence virtue.The inherent contradition of Adam Smith’s benevolence virtue has brought great illumin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Key words: benevolence;virtue;inherent contradiction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鼻祖,同时也是18世纪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是其一生仅有的两部著作,其中《国富论》主要探讨经济生活的众多问题,《道德情操论》主要阐述其道德哲学,尤其是伦理学领域的观点,从同情到良心,从激情到公正的旁观者,都体现着斯密既继承前人思想,又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而其德性论中关于仁慈的观点就体现着斯密德性论的独特性,但在这些观点中又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仁慈德性的内在矛盾,这既给斯密的德性论增加了自己的特色,同时又体现着斯密德性论的局限性。
在斯密的德性论中,谨慎、仁慈、正义与自制是四种主要德性。谨慎是对自己幸福关心的德性,主要是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财富、地位和名誉。仁慈和正义两者都是对他人幸福的关心而形成的德性,仁慈德性是指个人不受外力强迫而行善的美德,它既包括主体的自愿,又包含着善的结果。正义是这样一种德性,“对它的尊奉并不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意愿,它可以强迫人们遵守,谁违背它就会招致愤恨,从而受到惩罚”[1](P282),正义德性与其它德性的不同之一就是它的外在强制性。自制是斯密后来增加的德性,它与其它德性的最大不同就是“自制不仅其本身是一种重要的美德,而且,所有其它美德的主要光辉似乎也源自自制。”[1](P313)在斯密的德性论中,谨慎是基本德性,仁慈是崇高德性,正义是基础德性,自制是自足德性。
一 仁慈德性的内在矛盾
在斯密对仁慈德性的诸多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斯密仁慈德性的内在矛盾,这种内在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斯密对仁慈德性的价值评价和其社会作用不对称
一般而言,一种德性的价值评价与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一致的、对称的,因为一种德性的价值评价与其社会作用和重要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是正相关,就是说一种德性在社会中的作用越大,其所得到的价值评价就愈高;我们赋予一种德性的价值愈高,则表明该德行的社会作用和重要性愈大。但是,斯密对仁慈的价值评价和其社会作用却不是这样。斯密认为,仁慈在价值上是崇高的,但仁慈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却不大,仁慈德性正逐渐被边缘化。斯密对仁慈德性的价值评价与其社会作用呈现出不对称。
一方面,斯密认为仁慈德性具有崇高的道德价值。“正是这种多同情别人和少同情自己的感情,正是这种抑制自私和乐善好施的感情,构成尽善尽美的人性;唯有这样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激情协调一致,在这中间存在着人类的全部情理和礼貌。”[1](P25)“我们认为,那些心里从来不能容纳仁慈感情的人,也不能得到其同胞的感情,只能像生活在广漠的沙漠中那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