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升阳高二人台艺术价值.docVIP

论提升阳高二人台艺术价值.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提升阳高二人台艺术价值

论提升阳高二人台艺术价值   摘 要:阳高二人台是流行于山西北部地区的一种戏曲艺术,距今已经有着百年的流传历史,它与内蒙古、陕西、山西河曲一带以及张家口等地的二人台共同形成了二人台艺术在中国的流传区域,文章通过对阳高二人台发展历史的梳理,把握其艺术发展特点,全面提升其艺术价值。   关键词:阳高二人台;发展历史;艺术特点;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8-0107-02      1 阳高二人台的发展历史   阳高地处山西北部,与内蒙古中南部、河北西北部接壤,历来是一个受蒙汉文化交融影响,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早在清嘉庆年间,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穷苦的老百姓为了糊口便开始四处谋生,外出打工。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他们西出口外,去内蒙古草原上谋生。成千上万的穷苦老百姓奔走在“走西口”的茫茫人海中,他们把自己生活的辛酸苦辣,编织成悠扬的曲调,倾诉心中对不幸遭遇的控诉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除此之外,每到过节、赶集和农闲的时候,人们也聚集在一起进行地摊形式的演唱,当时被称作“打坐腔”的活动,就是阳高二人台的发展雏形。这种来自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在“走西口”的文化背景下流传不息,后来又受民间社火、玩艺儿的影响,逐步形成了融歌舞、说唱、扮戏、戏剧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   新中国成立以后,阳高二人台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全县各个乡镇几乎都有自己的业余剧团,尤其是在农村,一说有二人台演出,男女老少,甚至是十里八村外的老百姓也要赶路前来观看,阳高二人台在民间的普及程度非常之高,每每有婚丧嫁娶人们都要请二人台来演出,赶集过年也要请二人台演出。一年四季,什么时候都能看到二人台的精彩节目。   阳高县二人台剧团成立于1960年,培养了大量的艺术人才,为传承发展二人台艺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1963年,阳高二人台第一次赴省城太原演出成功,使其艺术水平达到一个鼎盛时期。2004年晋蒙陕冀4省(区)“二人台”艺术电视大奖赛中,阳高二人台演员池银寿、张玲玲表演的小戏《表真情》获得二等奖。2006年,阳高二人台艺术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这一系列有利因素的影响促成了阳高二人台在新时期发展的社会价值。2007年9月,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阳高县“中国二人台艺术之乡”称号,阳高二人台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阳高二人台的艺术特点   2.1 流派行当   二人台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形成了西路与东路之分的风格流派。阳高二人台在地理划分上属于东路二人台,但是在其艺术特点上既有山西民歌的素材,又融合了内蒙古音乐的韵味,因此呈现出东、西路共有的一些特征。东路二人台流行地区邻近阳高,而且很多艺人也都属于阳高籍,所以东路二人台在唱腔和剧目上吸取了阳高秧歌和道情音乐的大量素材。   二人台的行当发展受晋剧的影响很大。阳高二人台行当早期只有“一丑一旦”,后来根据二人台剧目的发展,人物形象也就越来越丰富,出现了小旦、彩旦、老旦、娃娃旦、小生、老生、等行当,但仍以丑、旦二人演唱为主。   2.2 道具   阳高二人台的表演道具有霸王鞭、扇、绢绸。霸王鞭为一根竹竿制成,长约1 m左右,中挖4~6个长方孔,内装铜钱,两端裹以各种颜色相间的彩色布,击打时发出清脆的声音,节奏鲜明,十分动听。扇子为旦角使用的道具,它的表演和霸王鞭一样,讲究旋得圆,有高抛、低扔。手绢是由过去的一般手绢演变而成。利用惯性作用,横抛、立抛、平抛、手上花样繁多,胸前、头顶、背后、腰间均能自如表演。红绸是吸收其他民间舞蹈的一种道具,它为“二人台”表演色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3 音乐唱腔   阳高二人台的音乐,基本上由牌子曲和唱腔两个部分组成。唱腔多采用地方民歌曲调,有的通过不同音乐语言的转变处理,已趋向程式化。牌曲部分,基本是民歌基础上的器乐化。在此基础上还吸收、借鉴古牌曲、民间吹奏乐等素材,相互影响,取长补短。阳高二人台与内蒙古二人台唱腔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发声方法:内蒙古一带讲究一句或多句唱腔真声、假声相互转化,阳高二人台基本是真声演唱,音域不大,在自然音域的基础上唱腔表现力更丰富,既有山西特色,又有内蒙古情韵。比之内蒙古的悠扬抒情,它直率利落;较之内蒙古的粗犷高亢它娓娓动听。   2.4 常演剧目   阳高二人台的常演剧目多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出发,刻画小人物形象,反映农家生活。如《走西口》、《挂红灯》、《五哥放羊》、《方四姐》、《摘花椒》、《打樱桃》、《打金钱》等传统剧目,既有东路二人台也有西路二人台。有的是歌颂劳动生产、揭露旧社会黑暗;有的是歌颂婚姻爱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近几年新创作的剧目中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