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八景诗日本化形成模式与形态流变.docVIP

试论八景诗日本化形成模式与形态流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八景诗日本化形成模式与形态流变

试论八景诗日本化形成模式与形态流变   [摘要]由诗话的角度,考察日本文学史中八景诗日本化的形成模式与形态流变,并阐明中日两国文学的异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一,围绕“吴楚”、“洞庭”的诗思与地名更易等问题,曾展开论辩。二,把中国的八景地名套用在日本的名胜上,通过“坐湘”领略八景之美。三,不但分享以湘楚文化为素材的话题,而且以日本式的受容模式以及化用典故的诗句来描绘自己所追求的情景。四,把传统和歌中常用的与汉语汉字具有不同含义的“岚”字也套用到八景诗歌的语境中。五,在八景文化的接受与反思中,赋“日本之景”被视为“潇湘奴隶”而备受批判。   [关键词]日本八景诗;诗辨;坐湘;岚   [中图分类号]1313.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2-2007(2015)03-0045-07   潇湘八景相传是潇湘一带的湖南八处胜景,为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中所描述。八景诗是以潇湘、洞庭为背景,穿插古老的神话和传说而成的山水诗。经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描绘,潇湘、洞庭不仅成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概念,更成为一个走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极好素材。就中国八景诗流布而言,14世纪初,镰仓后期画家思堪创作的山水作品《平沙落雁图》中就写有元朝大德三年(1299)东渡日本的禅僧一山一宁(1317)的题画诗,由此可以推断,“潇湘八景”主题下的这一幅画作至少在1317年前就已经传入日本。自此之后,八景诗在镰仓、室町时代,和禅宗一道在日本传承和保留下来。而到了江户时代,“潇湘八景”备受青睐,可谓家喻户晓,将日本的“八景”诗艺术推向了顶峰。诚如江户初期日莲宗高僧深草元政(1623-1668)所说:“世人言景必称潇湘八景而孩提之儿亦能言之。”这句话充分反映了中国八景文化在日本盛行的情况。   一、吴楚洞庭诗思与地名更易思辨   缘于吴楚之地和洞庭之畔名胜古迹的众多,自古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积淀了厚重的吴楚历史文化。不仅如此,由中国传人日本的汉诗文以及诗话集几乎与接受吴楚文化相始终,因此日本人笔下对吴楚洞庭诗辨与八景诗思的解读也有着不少与中国相似的文化内涵。就杜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诗句的解读而言,五山时期著名诗僧虎关师炼(1278-1346)《济北诗话》有如下记载:   杜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注者云:洞庭在乾坤之内,其水日夜浮也。予谓此笺非也,盖言洞庭之阔好浮乾坤也。如注之意,此句不活。客曰:“万境皆天地内物也,洞庭若浮天地,湖在何处”,日:“不然,诗人造语,此类不鲜。王维《汉江》诗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如子言,汉江出天地外,流何所邪,客不对。   虎关师炼针对杜诗注者之“非”提出了质疑,引用王维《汉江临泛》中的诗句,对洞庭之天地之外的诗思,通过简要辨析澄清若浮天地的洞庭之风景和超越其景致的山水性情。   自江户时代起,中国明代的诗论就受到广泛关注,汉诗人江村北海(1713-1788)在《日本诗史》中引用江户初期儒者那波活所(1595-1648)《活所备忘录》云:“谢茂《秦洞庭湖》,徐子与、吴明卿《岳阳楼》作,气象雄壮,与绝景相敌,殆可追步少陵、浩然二氏。”由此从“气运”说的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洞庭湖与岳阳楼的诗句进行了对比评析。原田东岳(1709-1783)在《诗学新论》中多次引用《括地志》、《拾遗记》、《山海经》和《水经注》等相关地理文献来介绍“八景”的源起。如《拾遗记》载:“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金石丝竹之音,彻于山顶。楚怀王举群臣赋诗于水湄,故曰潇湘洞庭之乐”,从而详细介绍了洞庭湖畔的景观和典实。他又在列举孟浩然等诗人的诗句时不禁慨叹:“洞庭湖诗甚多,不可胜识。”芥川丹丘(1710-1785)在其《丹丘诗话?诗体品》卷中也征引了几首岳阳楼诗加以评议:“董斯张日:叶敬君《书肆说铃》日,岳阳楼诗,若无‘吴楚东南坼’一句,则‘乾坤日夜浮’,疑于咏海矣。不如孟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得洞庭真景也。”又云:“按郦善长《水经注》‘洞庭湖广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少陵实本此意。不读郦生书,不知杜句之妙也。”显然,日本文人通过唐代地理著作以及唐代诗人描写洞庭湖的诗歌评论来印证湖畔之地和“八景”的源起。   津坂东阳还考证了关于八景中国字的讹误问题,其《夜航诗话》云:“潇湘八景‘远浦归帆’云:‘鹭界青山一抹秋,潮平银浪接天流。归樯渐入芦花去,家在夕阳江上头。’人或因此诗以为潮入洞庭,误矣。潮是湖字之讹耳。海潮从九江入潘阳湖,湖在南康府东南,潮来至城东而止。张继诗云:‘潮止浔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顾况亦云:‘浔阳向上不同潮’此可以验也。”津坂东阳引用张继、顾况等人的诗句,对其中出现的一些文字讹误与容易误读之处分别进行了考证。   此外,在日本山水诗文中,往往出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