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宋代社会教化新特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宋代社会教化新特征

试论宋代社会教化新特征   摘要:经过唐末五代乱世,人们深深意识到,思想道德生活建设与调和文化群体关系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宋代以降,迎来了一个面向社会生活的新时代,教化具有了新的社会基础与特征。宋代社会教化的新特征主要包括:“右文”的政教基调与官学教化体系的建立,印本书籍的流通使社会教化传播重心下移,儒学宗教化与教化旨趣的文化转向等。在这些与时俱进、互为关联的新特征中,隐秘极深的儒学宗教化推动了社会教化旨趣的根本转向,并进而使教化深入日常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现象也表明,有未知就不会停止对真知的探索,同时有未知就需要精神的寄托,社会教化的宗教性既不可太浓也不可缺少,宋儒在这方面的探索经验,值得深入思考。   关键词:宋代;社会教化;“右文”;重心下移;儒学宗教化   中图分类号:K244;K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0)01-0082-09      “凡以道业诲人谓之‘教’,躬行于上风动于下谓之‘化’”,这是《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中宋人对“教化”概念的重新阐释。这个释义标志着“教化”已从“上为之,下效之”的行为效仿,过渡到了“以道业诲人”的精神培养层次。一个概念被重新定义的实质折射出的是社会的变迁,教化的内涵总是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所变化。经历唐末五代乱世,当人们普遍意识到道德精神对于调和社会群体关系乃至社会发展的根本作用时,教化治理被时代凸显出来。宋人迎来了面向社会生活的新时代。   宋代社会教化课题尚属宋代研究的新领域,科研成果并不多。公开发表的主要有:王有英的《宋代日常读物与社会教化》(《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6期),孟亚的《权力、思想与教化》(河南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张淑生的《宋代俗训与社会教化》(河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谢长法的《宋元时期书院的教化功能刍议》(《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01期)。此外,笔者也发表了《宋代教化的重心下移与组织重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9期)、《宋代儒学教化的文化转向》(《贵州大学学报》2009年01期)、《熙宁之争与儒家教化主旨变迁》(《兰州学刊》2009年06期)。尽管宋代社会教化的研究者们付出了艰辛,但由于教化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与教化基础理论研究的滞后,也由于断代教化史研究力量的薄弱和分散,目前社会教化断代史研究依然缺少具有一定分量的新成果和经验。教化作为稳定社会心态和精神人格提升的日常治理手段,其本质在于生活世界的存在形态与显著的传播特征。倘若剥离日常生活世界的传播形态和内涵,教化只能剩下空洞框架。因此,教化研究理应回归其日常生活世界层面。对教化的认识越深刻就越觉得“大一统”、“以一道德求风俗”的政治教化目的与生活世界多元价值取向的日常教化真实之间,尚存在相当的距离,对教化真实面貌和生活内涵的完整探索还有相当的余地。倘若忽略了教化的日常生活世界形态与大众的真实互动,无论如何都将不能避免研究内涵的空疏。生活世界的真实价值取向,并不单纯取决于少数权威思想家或强力政治家的预设,走进大众生活之中的教化传播者、社会个体、群体的价值观多元多面互动,也应该是教化的主题内容。没有传播观念的介入,其研究路数必然缺乏教化与生活世界主体互动的连接。而将传播学与日常生活史学相结合,则可以有效解决其连接缺失的“接点”。教化研究需要通过教化传播的具体行动、过程、系统,搭建起与日常生活世界之间的真实互动,以消除教化研究对象的结构性缺失和松散,使传统教化的真实形象在日常世界的传播中得到丰满呈现,并多维再现社会教化千姿百态的生活内涵。宋代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流动的高峰,同时又是中国传统社会传播技术和传播媒体大发展的重要阶段,雕版印刷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领域,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交流和知识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宋代社会教化的大众传播,推动了社会教化向日常生活世界广泛的深入与渗透,使宋代社会教化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教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宋代社会教化经大众传播的通道与日常生活世界产生了深刻互动,本文拟立足传播与日常生活视野对宋代社会教化的新特征予以初步探讨。      一、宋代“右文”的政教基调与官学教化体系的建立      宋太祖和太宗戎马生涯,以军事起家,亲历了武人政治的黑暗和地方军阀割据给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宋太祖“定祸乱以取天下”后以文立国,与世休息,以文人治天下,并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的“戒约”,令后世君王谨守。建隆二年(961),他用杯酒释兵权的温和方式收回开国大将的兵权,改组禁军统领机构,把总领禁军的全部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同时也大用儒者,强调“作相须读书人”,选派文臣知地方事。并时刻不忘“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的惨痛教训,开宝五年(972)“选儒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