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民国初期袁世凯教育法规中体育思想
试论民国初期袁世凯教育法规中体育思想
摘 要:1912―1916年,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直到袁世凯离开的四年时间里面,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尚武”是指崇尚武力、强化体魄、健全战斗的精神品质。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与归纳法的分析,认为袁世凯在其《颁定教育要旨》(以下简称《要旨》)和《特定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尚武”的体育思想,从个人的身心健康方面,再到社会的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稳定的层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对当代体育法规内容的制定与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国初期;袁世凯;教育法规;体育思想
一、前言
袁世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不仅在经济、政治、军事,甚至在国家利益方面有深远影响之外,而且在教育理念和实践方面有一定的突出贡献。由于“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背”, 作为清末新政期间教育事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袁世凯把清末时期的教育宗旨“忠君”、“尊孔”摒弃了,并且在其教育理念中注入“注重道德教育”、“自由”、“平等”、“博爱”等新元素,提倡爱国、尚武、崇实、重自治的教育要旨,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之中,具体体现在主张兴办新式学堂,建立新的教育行政机构,培养科技人才,派遣学生到国外留学,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举措就是废除了沿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1]。尽管袁世凯的教育方针中也有与个人、社会,甚至是国家发展相违背、不符合历史潮流的内容,例如:法孔孟、戒贪争、戒躁进等具有明显的阶级政治色彩,但从总体来看,袁世凯在教育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当时的清末时期是取得一定的成效的,因此学者认为“其教育观点是进步的”[2],从而在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存在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袁世凯在1915年1月和1915年2月分别颁布两个教育法规《要旨》和《纲要》的内容之中,其“尚武”的体育思想,分别从个人的身心健康方面,再到社会的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稳定的层面展开论述其重要性,从而可以看出“尚武”的体育思想在当时社会里面具有整体性、开创性、科学性,能够在当时的整体环境之下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要旨》和《纲要》中“尚武”思想的背景
(一)产生原因
1.救亡图存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战争的结果为中国战败,以李鸿章、丁汝昌为主要指挥官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战争的失利导致清政府迈向近代化的步伐终止,并且失去了国家的主权,国家的领土,任由列强宰割,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华夏大地上空弥漫着一片乌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形态,民族意识伴随着民族危机的爆发而激发,有识之士认为“凡系中国国民,皆当存保全中国国土之心,即皆当存保全中国主权之心”,孙中山先生也认为“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吾闻吾国之讲求武事,数十年矣。购舰练兵,置厂制械,整军经武,至勤且久;然卒一而尽者,何也?曰:彼所谓武,形式也;吾所谓武,精神也。无精神而徒有形式,是蒙羊质以虎皮,驱而与猛兽相搏击,适足供其攫啖而已”、“当今非提倡军人精神,断不足以立国”[6],因而梁启超认为“尚武”精神是中国战争失败的关键,提倡军事教育。
2.德、日国家的影响
面对着“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的情况,国人开始寻对外找救国方法的时候,日本和德国在战争之中的突出表现引起了中国有志之士们的注意,便开始提倡学习与借鉴日本于德国军国主义教育“今各国之学,莫精于德,国民之义,亦倡于德,日本同文比邻,亦可采择。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3]。张之洞《筹定学堂规模次第兴办折》中提到了德、日军国主义教育“外国蒙学堂幼童每出门行走,皆用行军步法,其长执小纸旗率之;至文学堂则有体操无兵操,日本贵族学习院则有兵操”。梁启超主张德国的军国主义教育“然则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卑斯麦之言曰:‘天下所有恃者非公法,黑铁而已’。赤血而已,宁独公法之无足恃,立国者苟无尚武之国民,铁血之主义,则虽有文明,虽有知识,虽有广土,必无以自立于竞争剧烈之舞台”。
3.社会进化论的影响
由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社会学家斯宾塞在19世纪60年代提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亦称社会进化论,他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样可以运用到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其核心内容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地受到像生物有机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支配”。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之中,必须提高自身实力,才能不会在历史的潮流中淹没,同样地,要想不被列强侵犯,必须善于学习,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梁启超“生存竞争,优胜劣败,吾望我国同胞练其筋骨,习于勇力,无奄然颓惫一坐废也”。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