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狄金森献身诗歌独特选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狄金森献身诗歌独特选择

试论狄金森献身诗歌独特选择   摘要:该文结合19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巨变的历史背景,并从狄金森传世的诗作中,寻找列狄金森独身创作诗歌的缘由。并进一步探讨了狄金森在这种社会背景中的思想变化,使之一反传统,在诗歌创作中另辟蹊径,成为现代主义的先驱。   关键词:狄金森;诗歌;创作思想;现代主义      艾米莉?狄金森被认为是“美国最优秀的神秘诗人”。[1]她的诗从头至尾是一种努力的结果,要把一个人、一个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一个生活在十九世纪后半期的美国人,不受约束地、完整地、真实地记录下来。狄金森隐遁三十年,致力于她视为生命的诗歌创作,并记录了她的心路历程。她出自有名望的家庭,上过大学,除短期旅居外地,一生住在家乡马萨诸塞的阿默特小镇,终生未嫁,1862年后几乎是足不出户。文学史上称她为“阿默斯特的女尼。”[2]她生前默默无闻,仅有七首小诗发表。她死后的四年中,由M.L.托德和T .W.希金森编辑出版了她的第一诗集(116首)。她的诗最终引起了读书界、评论界的关注。这也引来了许多研究者的争议,尤其对于她隐退的原因更是众说纷纭。许多人把她的隐退归因于性格古怪,清教传统的束缚,甚至认为是一种变态心理。那么,艾米莉?狄金森的“隐遁”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   十九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充满了矛盾和斗争,1861―1865年美国内战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变。既而美国战后工业开始迅猛发展,物质主义、金钱至上、人际关系疏远,道德水准下降等使人压抑得透不过气,再也浪漫、乐观不起来了。荻金森的亲友在战争中相继死亡,她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云。这诸多社会因素影响着她,使她感到困惑、怀疑、恐惧、充满危机感,逃避社会,“以书为伴”,生活在自己思想的“领地”里,发掘内心世界,追求她的纯真与永恒,在许多人看来虽是消极的人生,但也是出自无奈,是一种解脱。   此外,她还是一个年青姑娘时,狄金森与男性权威人物们发生了一连串的思想冲突,并反抗那些她有时想要服从的宗教的、文学的和家庭的权威。这一切的冲突和反抗,为的是达到心理上和艺术上的自立,同样也希翼社会对她的认同,但一切又事与愿违。在她的信件和诗歌中经常会表达出寻求独立和企翼受到保护两种心理需要的冲突。有诗这样写道:“已经两次,夏季给了原野,她美丽的翠绿―已经两次,冬季在河面留下银色的裂隙―为松鼠,你准备了整整两个丰盛的秋季―自然啊,我不能给你漂泊的小鸟一粒,草莓?[3]”   诗人将自己比作“小鸟”,尽管自己也可以寻到草莓吃,但小鸟却希望在“大自然”的呵护中得到自己的“草莓”(对诗歌事业的追求)。这表达了狄金森因自己的诗不能被当时的社会(大自然)所认同时的矛盾心理。这又何尝不是狄金森隐遁之无奈呢?   另有一诗《我的生命结束之前》这样写道:“My life closed twice before its dose ,……As these that twice befell,Parting is all we know of heaven,And all we need of hell[4]”这是狄金森与她心爱的人离别时写的,到底是写给谁的,众说纷纭,难以确定。开头说,过去她的生命已结束了两次,现在要等神来结束她第三次的生命。也就是说,巨大的悲哀,她多次经历过,每经历一次,就经受一次死亡。最后两行说离别了所爱的人,天堂就不存在了。这意味着:地狱的苦难也不如离别。狄金森在简洁的诗行中,用生与死,天堂与地狱来写出与爱人离别的痛切和刻骨铭心的沉痛。可见,狄金森确实失恋过,而失恋与她的幽居独处不无关系。   使这位具有独立思想而又倔强的女诗人作出引退在家的决定之无奈中,有一点是被许多传记作家所忽略了的――她的眼疾。她视力上的毛病相当严重。狄金森得的是外斜视,其症状是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模糊和阅读吃力,对光过分敏感也许可以解释她为什么喜欢大部分时间呆在屋里。她的诗《在我的眼睛被挖出来之前》是这样写的:   “在我的眼睛被挖出来之前,我还希望看一看――象有眼而不知其它路径的,其他生灵一样[5]”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个富于视觉想象的诗人。她的许多诗都涉及视觉和想象之间的关系,该诗一贯被解释为关于想象力受到限制和理解力渐失的诗,但其实该诗并不仅仅是隐喻,而和其眼疾有着一种具体的联系,对于认为“诗人的责任是透过表面的世界更加深入地观察[6]”的她来说,眼疾该又是一种怎样的“无奈”!   如果说现实中的种种“无奈”造就了艾米莉?狄金森客观上的“幽居独处”,那么为了适应她在艺术上的需求,主动地、因势利导地选择了“幽居独处”却是她主观上的“策略”。   她说“她生来就得独身”,她认为自己从事的是生与死的探险,而完成这种探险最好的途径就是呆在家里。她写道:“我为美而死――尚未/适应坟墓/即有人为真理、静卧/在相邻的屋中――?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