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试析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摘要]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众多。文章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感知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指出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作者简介]李素玲(1970- ),女,河南济源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长期从事文学概论、大学语文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河南 焦作 4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122-02       文学的首要价值就是审美价值,否则它不可能成为文学作品。人们欣赏文学,也就是感受美、体验美和欣赏美。高尔基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进行品味和欣赏,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从而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在美感心理因素中是最活跃的至关紧要的因素,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整个审美感受便无法形成。感知、想象都离不开情感,而理解因素也必须在与情感相融合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审美的理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词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和“无我”两种境界,都浸染着创作主体的情感,都是在审美情感的支配下感知、想象客体对象。    面对一篇篇有血有肉的课文,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把握贯穿于作品中的心理体验和深厚内蕴,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领略语言艺术的光辉。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般的说,在欢乐的气氛情景中,人就会欢乐;在悲哀的气氛情景中,人就会悲哀。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感情还能感染别人,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了解了这一点,教师就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精心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进入文章角色或境地,把作者的情感化为自己真实的情感,用自己的欢乐痛苦去感染学生。该激昂时,昂奋动情,令人肃然;该悲壮时,如泣如诉,为之动容。引导学生从“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这样,学生不仅能陶冶心灵,净化思想,感知美,而且还能在美的欣赏中较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      二、赏析课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塑造形象,对文学形象的感知主要表现为对想象中出现的形象的感知,即使语言本身也还有一种外形式(即形和音),它对欣赏者的心理也有微妙的影响,如同红色热烈,绿色柔和给人的这些感觉一样。人们在朗读时可以感受到文章和作者的不同风格:韩愈的阳刚雄健、欧阳修的阴柔温厚、李白的潇洒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而且通过对想象中的“意象”“意境”的感受,马上可以唤起相应的感情反应。如“大漠孤烟直……”立刻使人感到雄浑阔大、浩渺无穷;“枯藤老树昏鸦……”立刻使人感到凄凉孤寂、悲愁不已。这些都对情感的培养和性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激起不同的审美体验。    纵观中学语文教材,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篇章,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几乎每一篇课文都能给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美的启迪。教师只要充分挖掘每篇课文中美的因素,把知识理论容纳在以美的范式带动的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和谐新颖的创造性学习环境中,同时将感知、表象、想象、情感、理解等因素,综合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就能使课堂教学满堂生辉。学生就能体会到“渔舟唱晚”的恬静,“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畅快淋漓,“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怨无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义凛然。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就会对自然、社会、人类现实和事物产生震动、惊异、赞叹、仰慕、热爱、振奋等美好的情感,从而激发强烈的向往与探索的愿望和热情。    美,或表现为形象,或存在于情感,或蕴藏于理念。而一般说来,都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使人感受到的。叶圣陶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中,只有使学生进入了文章所描绘的境界,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发展爱美的情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意境美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在直接关照审美对象的基础上,调动审美经验,丰富、完善对象和创造对象的心理过程。由于文学作品是有限与无限、偶然与必然、虚与实、情与景等的对立与统一、和谐综合,所以,在情感审美过程中,要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就必须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复活”,调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