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满族服饰文化资源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方向.docVIP

辽宁省满族服饰文化资源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方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省满族服饰文化资源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方向

辽宁省满族服饰文化资源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方向   民族文化是一项特异性较强的旅游资源,在民族旅游地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满族旅游资源的重要符号和表征,满族服饰文化表现出特殊的旅游价值。本文采用“六字七标准”旅游资源评价法对辽宁省满族服饰文化的旅游价值进行评价,以确定合理的开发方向,在保护与传承满族服饰文化的同时,满足游客对满族民族服饰体验性的消费需求。   近年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的重视,但研究服饰文化的旅游价值的文献较少。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研究平台进行文献检索,选用高级检索,以“主题”为检索项,以“服饰文化”“旅游”为检索词,截止至2015年8月共154篇,其中仅1篇论述满族服饰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高云阶(2010)通过对满族服饰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发展地位的研究,探讨服饰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这说明目前国内学者对满族服饰文化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研究的甚少。本文通过对满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发现其旅游价值,以供其他学者参考。   一、满族服饰文化构成   满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它曾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据1974的《满族简史》记载,满族是公元前16世纪初形成的一个民族,但它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的肃慎人。满族及其先世的服饰元素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众所周知的旗袍、坎肩、马褂等在近现代己被国人普遍接受,并成为中华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它们是满族服饰继承融合的结果。   (一)民间服饰   满族普遍喜好穿长袍,无领、窄袖、右社、两面或四面开气,领口、袖头、衣襟喜欢镶嵌不同颜色的花边,不过与清宫剧里所展现的不同的是长袍一般为灰色,家境好些才穿青色或蓝色。由于天气的寒冷,穿旗袍时会带假领,通常会在外面罩上马褂和坎肩(马褂的袖子长度到手肘,坎肩则没有袖子)。套裤是无腰的棉裤筒,无裤裆,以背带固定,套裤只起护腿作用,小腹及臀部不能覆盖,显示出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对服装轻便、灵巧的要求。靴鞍鞋、寸子鞋、毡鞋也极具民族特色。靴鞍鞋是满族传统的鞋,多为农村满族人民冬季穿用的一种皮革制作的鞋,软底,连帮而成,缝纫极密,走荆棘泥淖中,不损不湿,男女皆穿,在赫图阿拉城内有巨大的雕塑,看起来有些像现在流行的“豆豆鞋”。   发式和头饰是满族服饰的突出特点。过去满族男子留长发、结辫。而妇女的发型则富于变化,一般盘髻,盛行“两把头”“大京样”等发式。满族妇女擅长刺绣,服饰的衣襟、鞋顶、荷包及枕头上,到处都可看到鹤鹿、花草等吉祥图案。另外,满族妇女一般不戴帽子,男子有戴帽子的习惯。   (二)官定服饰   蒙古族和满族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建立封建王朝的少数民族,而清朝又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相较其他少数民族满族的宫廷服饰,总是特别容易激起人们的兴趣。服式上,清代至上而下有皇帝、皇族的宗室及亲属、异姓贵族及官员,他们的服饰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别。从选材来看,满族的祖先女真族仅以麻布的粗细区分权贵,可到了满族时期(由1635年皇太极颁布诏令,宣布建号满洲开始)丝绸的使用和服饰颜色上对权贵的区分:紫色是权贵之人的颜色,蓝、青色代表平民。到了清代,无论是服饰的材质还是颜色,阶级性都更加明显。此外,纹饰和配饰的不同也是身份的主要标识。   二、辽宁省满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一)“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旅游资源评价宜分为自然类与人文类两大评价体系。本文评价的满族服饰旅游资源属于人文资源,所以选择黄辉实的“六字七标准”定性评价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满族服饰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旅游资源本身和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第一,旅游资源本身方面,采用六个标准:美(美感)、古(历史悠久)、名(名声)、特(特色)、奇(新奇)、用(实用)。第二,在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方面,评价其自然环境、可进入性和旅游市场发展情况等。   (二)满族服饰旅游资源评价   1.美。服饰展现其美的特征在于服饰的图案,服饰的款式及它的配饰是如何相互搭配和呼应的。人们在行走中将原本静态的图案、款式、面料、配饰转化为动态,立体的图案、形象、色彩在无形中将服饰变成了一种动态的流线艺术。静态,是线条构成的常态;动态,是线条无规则的变化。线构成了中国美学的基础,也是服饰构成的基本原则。中国民族服饰的多样性不依赖于人的形体,其自身就有着变幻莫测的样子。满族服饰不仅具有少数民族浓厚的民族色彩,且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满族服饰又带有政治性、阶级性及神秘的宫廷风格。   2.古。满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三千年前的肃慎人经历了肃慎、挹娄、勿吉、??H、女真(辽、宋、元、明)时代才发展成现在我们所说的满族。同样满族的服饰也从最初的遮身蔽体、御寒之物发展到阶级身份、金钱权势的象征标志。清代,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服饰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