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美术梁球及其画风解读.docVIP

道教中美术梁球及其画风解读.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教中美术梁球及其画风解读

道教中美术梁球及其画风解读   近期,佛山市博物馆藏一批宗教绘画经整理重裱后终得以重见天日,其中一套精良的四件绘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几件作品尺寸较大,画心高达两米多,题材为宗教人物,绘制的技术水平远在同批的画作之上,笔墨方面有异于匠意的工笔设色而属于创作型的小写意设色人物。据王宜峨《道教美术史话》:“反映神仙形象,用于宗教活动时悬挂的水陆画很早就有,至明清时代特别盛行,这些作品基本是民间画工所为,绘画技巧良莠不齐,其共同特点是,有浓厚的世俗色彩,设色浓艳,构图和人物形态多数呈格式化,较呆板,其中少数作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作品所描绘形象为民间知名度较高的得道仙真,赤松子、白玉蟾和许真君的信仰在全国范围内均较为流行,而黄野人崇拜在岭南以外殊少见,香港和广州则设有黄大仙庙,香火至今仍很旺盛。      据珠海普陀寺果慧法师介绍,这几幅画有可能是道士在民间打醮时使用的“牌仔画”,但暂未得到相关使用人员的证实。书画界的鉴定专家则认为用于道观日常装饰的可能性较大+如此大的画幅作为日常悬挂需要较大的空间。在清朝,佛山最大的道观为“万真观”,民众又称“洞天宫”,据《租赁什物列记》中记载,此观有城隍殿、三宫殿、吕祖殿、斗姆殿、太上殿、灵宫殿、十王殿、夫人殿等殿; 《民国警察署地图手稿》又显示,尚有头进、二进、三进、祖堂、文武殿、花园等。其香火收入更是旺盛到令民国政府嫉妒不已。千方百计要分一杯羹的程度。二十世纪60年代后万真观不复存在,该地被改建为无线电一厂和分析仪器厂。这批画估计是此时此地流散而来,从题材看,用于祖堂,与仙去的开山道士真像并列悬挂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但从形制和使用痕迹看,其装裱较为粗糙,用普通粗纸重裱过,无天杆、地杆、天头、地头和上下隔水,画面上亦无长期悬挂供奉带来的烟熏和积尘的痕迹。   除功用外,这四幅作品的另一特殊之处在于:上有题赞,后有署名。馆内现存的宗教画大多不署名,原因有二:一是工匠合作,大部分不留名,是不必;二是供神之作,也不留名,是不敢。而至于署名的这个画师,据资料显示,身份相当特殊,后面再述,先将画作著录如下:   《赤松子大中堂》,230×110厘米,纸本设色。右上方题款“赤松子,神农时雨师,炼神服气,能入水不濡,人火不焚。至昆仑山尝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去。高辛时为雨师,闲游人间。鸣石梁球。”   《白玉蟾大中堂》,230×110厘米,纸本设色。右上方题款“白玉蟾,姓葛名长庚,宋琼州人,母梦得白玉蟾而生,遂名之。后隐于武夷山,号东琼子,事陈翠虚,得其道。蓬头跣足,一衲蔽甚。喜饮酒,不见其醉。尝自赞云‘千古蓬头(跣)足,一生服气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肘间常佩雷印。鸣石居士粱球并书。”   《黄野人大中堂》,230×110厘米,纸本设色。右上方题款“黄野人,葛洪弟子。洪栖山炼丹,野人尝随之。洪既仙去,留丹一粒于罗浮山柱石之间,野人服之,为地行仙。后有游罗浮者见之,无衣而绀毛覆体,乃问以道,不顾,但长啸数声,复歌日‘云来万里动,云去天一色,长啸两三声,空山秋月白,’鸣石梁球写。”   《许真君大中堂》,225×110厘米,纸本设色。左上方题款“许真君,名逊字敬之,南昌人。吴赤乌二年,母梦金凤衔珠坠于掌上,玩而吞之,遂有娠而生。既长,博通经史,尤嗜神仙修炼之术,闻西安吴猛得丁义神方,乃往师之,悉受其秘。尝过西安县,有蛟害民匿鄂渚,真君乃敕吏兵驱出斩之,蛟精复幻形为黄牛,为美少年,真君俱噗以法水诛之,至汉孝武宁康二年八月朔旦,拔宅升天。鸣石梁球画。”   上述题赞内容与《中国神仙画像集》中提到的大致相同,但相较之下,更为详尽。可知其题写内容是有据而来,与民间流传资料相一致的。“黄野人”也有称“王野人”,因“黄”、“王”在广府方言中发音相同,所以在地方文献上也有通用的时候,如《岭南诗钞》就有“王野人”一条,也录入与题赞中大致相同的诗句。   至于画师梁球,在书画界素无记载,作品也未见在市面流传,但馆藏其早年一套《人物故事四屏》,与这套宗教人物画像相印证,可知其画艺甚高,有超出职业画家的势头。至于为何其名不显甚或如今在画史上竟然湮没无闻,确是一件令人费解的历史事实。   梁球,南海县(现佛山市)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举人,《(宣统)南海县志》卷二十六杂录记载:“乾隆二十年,乙亥除夕漏下三鼓,九江有渔者见西北角天忽开裂,云霞烂漫,一字幅横挂,中有一行玲珑可识,方读得、朱道南南’四字而天忽台,心异之。翌日为丙子元旦,??(遍)告于人,识者日此殆世所谓天榜也,吾乡文学朱道南今科可预贺矣,惟二南字连写究未得其解,及秋榜发,观者见榜上书‘朱道南南海某生’,始悟。又同时,梁球亦在路上见天陡开西北一角,瞥眼之间认有行字系‘第五十人名梁球’七字,知已是天榜中人,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