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珠体起源命名及著录探析.docVIP

连珠体起源命名及著录探析.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连珠体起源命名及著录探析

连珠体起源命名及著录探析   摘 要:关于连珠体的起源,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认为连珠体始于扬雄的说法当有所据。连珠肇名定体后,历代皆有创作,在汉魏六朝达到鼎盛,从而在各类文献著录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相沿不变。以“连珠”作为文体名称,虽然是一种形象譬喻,但就其结构特性而言,也可谓名副其实,准确恰当。   关键词:连珠;起源;名称;著录;归类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5―0226―04      连珠作为中国古老而又独特的体裁形式,从其创始之初,文人代有创作。它虽然不能与诗、赋、文等主流体裁相比,但其完整的逻辑结构、假喻以达旨的修辞方式、对偶骈俪的句式特征、短小精致的篇幅体制,使其与古代的其他文体区别开来,并具有独特的价值,从而在中国文体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一、连珠体的起源      “连珠”本是极古老的一个语词,最初并非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而存在。西汉扬雄“碎文琐语,肇为连珠”①,首次将其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名称。然而,关于连珠这一文体的由来及始作者,前人却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连珠始自汉章帝之时。傅玄《连珠序》曰:“所为连珠者,兴于汉章帝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之,而蔡邕、张华之徒又广焉。”②明人吴讷《文章辨体》“连珠”评语引傅玄之语,重申此说。   第二种说法认为连珠始自扬雄。《文心雕龙#8226;杂文》曰:“扬雄覃思文阔,业深综述,碎文琐语,肇为连珠。”沈约《注制旨连珠表》:“窃寻连珠之作,始自子云,放易象论,动模经诰。”③任?P《文章缘起》:“连珠,扬雄作。”④徐师曾《文体明辨》“连珠”说:“盖自扬雄综述碎文,肇为连珠,而班固、贾逵、傅毅之流,受诏继作。傅玄乃云:‘兴于汉章之世’,误矣。”⑤   第三种说法认为连珠始自韩非子。明人杨慎《升庵外集》卷五十三《论文》曰:“《北史#8226;李先传》:‘魏帝召先读韩子连珠论二十二篇。’‘韩子’,‘韩非子’。《韩非》书中有连语,先列其目,而后著其解,谓之连珠。据此,则连珠之体,兆于《韩非》。任?P《文章缘起》谓:‘连珠,始自扬雄’,非也。”清人汪师韩《文选理学权舆》卷七“前贤评论”:“连珠,始于《韩子》。”章学诚《文史通义#8226;诗教上》曰:“《韩非#8226;储说》,比事征偶,连珠之所肇也,而或以为始于傅毅之徒,非其质矣。”清人成??《箬园日札》亦继承杨慎之说,稍变其辞者有李兆洛《骈体文钞》卷二十九“连珠类”:“此体?P于《韩非》之《内外储说》,《淮南》之《说山》。”刘师培在《文说#8226;耀采篇》亦说:“韩非著书,隐肇连珠之体。”⑥   第四种说法认为连珠始自邓析子,此见孙德谦《六朝丽指》:“连珠之体,彦和谓肇始扬雄,此说不然,或谓源于《韩非#8226;储说》,斯得之矣。以吾考之,其体创于《邓析子》,又非出自《韩非》也。”   第五种说法认为连珠创自荀卿《成相》。刘师培在《论文杂记》中说:“连珠,荀子演《成相》之流亚也”⑦,“观荀卿所作《成相篇》,已近赋体,而其考列往迹,阐明事理,已开后世之连珠。”⑧   可见,关于连珠的创始者及文体来源,可谓众说纷纭,那么细细寻绎一下众说则颇有必要。前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其实并不冲突。现存最早以连珠命名作品者为扬雄,《文心雕龙》又谓“自连珠以下,拟者间出”,可知扬雄即用“连珠”之名,非后人加称,则称扬雄为连珠之始作者最为妥当。但扬雄只是以“连珠”作为他小文章的篇题,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文体,或有意创制一种文体。而傅玄所说的“兴于汉章之世”也不错,扬雄有连珠之作,傅玄不当不知,此处之“兴”当为“兴盛”之意,而非“兴起”也。⑨也就是说,汉章帝时,班固、贾逵、傅毅三人受诏继作,使“连珠”创作兴盛起来,从而使扬雄随意为之的“篇名”,形成为一种文体。二说可以互相补充,以明连珠之创始者及成为文体之始,并不矛盾。   范文澜、刘永济、钱钟书等学者多认为,《北史#8226;李先传》所云的“韩子连珠二十二篇”,当为《韩非子》之《内外储说》三十三条类似连珠体的文字。因其多讲述君臣为治之道,辞义前后贯注,文体似连珠,后世遂以由扬雄肇赐嘉名的“连珠”而称之,这种现象在文体史上可看做体裁追认。⑩汪师韩所谓的“‘韩子’比事初立此名,而组织短章之体,则子云也”的说法自属无稽。既然《韩非子》中的《内外储说》并未以连珠命名,而且类似连珠体的文字在先秦典籍中还有很多,而不局限于《韩非子》一书,所以将连珠体的起源仅仅追溯至《韩非》,还是有偏颇的。   认为连珠始自《邓析子》的说法,更不能成立。《邓析子》一书,《四库提要》云:“然其文节次不相属,似亦掇拾之本也。”(11)张心??《伪书通考》“子部名家类”也已对《邓析子》进行过详细考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