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脉降浊方对介入治疗后ACS患者生活健康状况影响研究
通脉降浊方对介入治疗后ACS患者生活健康状况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 探究通脉降浊方对介入治疗后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生活的健康状况及生命质量有何影响。方法 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1科住院病发ACS并且曾接受介入性治疗的患者62例为资料做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策略,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助通脉降浊方加减汤药口服,采用有效率评价临床疗效,采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评价远期生活健康状况。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干预组较对照组高6.5%(P0.0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F-36量表得分对比干预组在躯体功能、一般健康、心理健康三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脉降浊方干预治疗对接受过介入治疗的ACS患者的近期疗效较纯西医学治疗没有明显优势,但对其远期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治疗,ACS,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81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医学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严重心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往往停留在当前症状的改善、单纯靶器官的干预及介入性物理方法治疗等方面。对于患者的整体生存状况、远期生活质量及院外健康状态常常忽略或照顾不周。传统中医学强调整体治疗的观念,尤其对于严重心血管病变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具有具有良好疗效[1]。本次研究利用通脉降浊方对接受介入治疗的ACS患者进行干预,并采用《SF-36慢性病生命质量量表》对患者出院后的生活健康状况作出评价,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住院病发ACS并且曾接受介入性治疗的患者62例为资料做临床研究,起止时间为2011年8月~2013年7月,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62例患者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所有患者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2]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由2名副高级别以上医师共同诊断为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及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排除诊断有分歧患者,排除突发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包括突发严重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严重房颤及突发窦性停搏等患者)及存在生命体征不稳定者患者,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律失常类型、病程(首次接受介入性治疗至本次住院的时间)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在相同护理条件下进行住院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策略,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肝素、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他汀类药物等提供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心脏供血、降脂及稳定斑块等综合性治疗,根据患者症状和临床检查结果配合予其他西药对症治疗,住院15天待病情稳定后出院。干预组31例患者运用中医疗法进行干预,辅助通脉降浊方加减汤药口服:大黄10 g,枳实l5 g,柴胡15 g,黄芩15 g,清半夏10 g,丹
参20 g,白芍20 g,茯苓20 g,陈皮20 g,甘草10 g,辨证加减化材应用,上方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温服,住院14天为“疗程1”,出院后经中医诊断上方加减化材,隔天开始继续重要服用14天为“疗程2”。
1.2.2 疗效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出院后15天来院复查,评价临床疗效。临床疗效采用等级评定方法[3],将患者治疗结果评价分成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①显效:胸闷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心电图恢复平常状态,心肌酶谱较发病后明显降低;②有效:胸闷痛等主要症状较前减轻或偶有不适症状,心电图恢复平常状态,心肌酶谱较发病后降低;③无效:胸闷痛等主要症状无明显缓解,心电图未恢复平常状态,心肌酶谱较发病后无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2.3 生命质量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均采用《SF-36慢性病生命质量量表》[4]进行评价,入院时所有患者保留联系方式及联系地址,住院治疗结束后6个月采用上门咨询或电话联络等方式进行回访,所有62例患者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接受SF-36信度评价与量表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质量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