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推拿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推拿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近几年来针灸推拿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现状,从针刺、针灸结合、电针、推拿、针刺结合推拿、综合治疗等疗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阐述了针灸推拿治疗本病的优势与不足,为临床更好的应用针灸推拿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针灸推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3-0072-0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常见病,可出现发作性眩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复视、语言障碍、共济失调、交叉偏瘫等临床表现,其本质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异常,导致脑干、小脑或部分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可逆性的功能障碍。该病尤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常反复发作,近年来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推拿疗法对该病具有见效快、疗程短、复发率低、经济实用等特点,正逐渐被人们接受。现将近几年来针灸推拿治疗该病综述如下。
1针刺疗法
熊嘉玮[1]以益气升阳,活血通窍为治疗原则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30例,主穴取百会、四神聪、风池、大椎、气海、足三里、血海,随症配穴,治愈20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7%。董宇翔等[2]采用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该病。治疗组、对照组各取患者58例,治疗组取风池穴针尖对准鼻尖方向,针感扩散至整个枕部及枕下部;天柱穴直刺或针尖略向外刺,针感放射至枕部最佳。对照组选尼莫地平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27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7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21%,经统计学处理,2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治疗前后TCD变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张圣良等[3]用“项九针”治疗此病,选穴:于左完骨―风府―右完骨线上分成8等份,每一等份点上各取一穴,共9穴,从左至右分别为穴1至穴9,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垂直进针,深度约为1.2~1.4寸,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出针,总有效率为96.7%。高兵兵等[4]取风府、双侧风池、翳明、供血,刺入约20~30mm,针尖稍向内下方,得气后留针30min,期间行针3次。与西药西比灵相比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8%,对照组为72.22%,经χ2检验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张秀国等[5]采用养血补脑针刺方治疗此病3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主穴取百会、上星、风池、天柱、列缺,配穴取颈夹脊穴、后顶穴,并用口服尼莫地平片作为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83.3%。
2针灸疗法
有学者采取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VBI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王晓燕[6]认为温针灸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液黏稠度,针灸后脑组织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减轻了脑组织的缺氧状态。取双侧风池穴温针灸治疗该病31例,与单纯针刺风池穴30例作为对照组,双侧风池穴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得气后使针感上传于头,取长约1.5cm艾条置针柄上施以温针灸。结果:温针灸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针灸组。梁立安等[7]采取针灸治疗30例VBI患者,针刺取风池(双)、肩中俞(双),并艾灸大椎、悬钟(双),对照组30例不加灸。治疗结果经秩和检验,2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刘峻[8]选取百会、风池(双)、脑空(双)、两侧颈2~7夹脊穴治疗52例患者,针刺得气后,将已备好的长约3cm艾条套于针柄上点燃施灸,每穴灸3炷,以患者感觉局部温热为宜(主要为风池、夹脊穴)。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尼莫地平及西比灵,15d后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57.7%)明显高于对照组(28.6%),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1%,对照组为76.2%,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
3电针疗法
于秀等[9]选取风池、天柱、供血、大椎、风府并配合电针治疗该病40例,风池穴针尖微向下,向喉结方向刺;供血刺向对侧口唇方向;天柱穴直刺;大椎微向上,风府穴直刺。将电麻仪导线正极接风池穴的针柄,负极接供血穴的针柄,同侧相接,选疏波,以头部轻度抖动为宜。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10mL。2组患者治疗前后TCD变化比较:2组对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乐小燕[10]采用浅刺配合电针治疗该病20例,认为浅刺针法通过针刺皮部,刺激浅表的络脉,发挥“溢奇邪”、“通荣卫”的作用,使络脉通畅、营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