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鞘内注射KG―50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影响
鞘内注射KG―50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KG-501对腰段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模型(CCD)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n=10)、CCD+DMSO模型组(T0组,n=10)、KG-501组(T1组,n=10)。T0、T1组制备CCD模型,S组仅暴露L4-5椎间隙。术后14dT0组鞘内注射30μL10%溶媒二甲基亚砜(DMSO),T1组鞘内注射溶于10%DMSO的KG-501 25μmol/30μL。各组在造模前1d,造模后第4d、7d、10d、14d(t1-t5)均检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和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MT)。T0、T1组给药后2h、4h、10h、12h、24h(t6-t10)时进行上述行为学检测。结果 与S组比较,T0、T1组在t2-t10时PWTL缩短,PWMT降低(P0.05);与T0组比较,T1组在给药后t7-t9时PWTL(12.9±1.0VS16.8±2.0、13.1±1.3VS20.6±2.1、12.4±1.3VS15.8±1.6)(s)延长,PWMT(9.2±1.7VS12.5±1.2、9.1±1.7VS16.7±3.7、9.2±1.8VS12.7±1.8)(g)升高(P0.05)。结论 鞘内注射KG-501可有效缓解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疼痛反应。
关键词:KG-501;CCD模型;CREB;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
神经病理性疼痛被认为是由外周或中枢感受系统的病变或者受疾病影响而产生的慢性疼痛[1]。坐骨神经痛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带来了重要的医学和社会经济问题[2]。数以千例的病例研究表明,硬膜外注射皮质类固醇可以有效地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3]。虽然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好转,但仍有约10~15%的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4]。因此探讨研究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至今仍然有意义。Xiaoping Gu[5]等人建立的大鼠CCD模型比较理想地模拟了坐骨神经痛的病理特征及临床症状,是目前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较好模型。
Marie K.等人表明,在脊髓激活cAMP途径使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并且产生机械痛觉过敏[6]。Xue-song Song[7]及薄靳华[12]等人的研究表明,CCI模型的大鼠磷酸化CREB水平均显著上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激活的途径部分参与到CCI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ERK的磷酸化可能是通过CREB依赖的基因表达完成的。本实验拟通过对大鼠进行鞘内注射CREB与其结合蛋白(CBP)结合抑制剂KG-501[8],来观察CCD大鼠痛觉过敏的行为学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实验动物与饲养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200~220g(南京市鼓楼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自由饮水和摄食,光照周期12h,光照时间8:00~20:00,室温24~25℃。行为学测试前适应环境1w。实验动物的使用严格遵守南京大学动物保护和使用规定。
1.1.2仪器与试剂 PLANTAR TEST(UGO BASILE Model 37370,意大利),DYNAMIC PLANTAR AESTHESIOMETER(UGO BASILE Model 37450,意大利);KG-501(美国Sigma-Aldrich公司);SURGIFLO?(美国JohnsonJohnson公司,批号:216568)。
1.2方法
1.2.1实验分组 将3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n=10)、CCD模型+DMSO组(T0组,n=10)、CCD模型+KG-501组(T1组,n=10)。
1.2.2鞘内给药 鞘内给药采用文献[8]的方法,选择L5~L6处刺入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以出现典型鼠尾甩动为标准,按照分组要求将药物注入鞘内,药物总量均为30μL,于10s内注完。
1.2.3CCD模型的建立 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50mg/kg)麻醉后,参照Xiao-ping Gu等[5]人的方法制备CCD模型。暴露左侧L5椎间孔,使用不锈钢22-G号钢针,以钝角轻而慢地插入L5椎间孔约4mm。当发现大鼠尾巴有小的抽搐时,将SURGIFLO?(60μl)缓慢地注入右侧L5椎间孔。注射完毕后,肌肉和皮肤层使用6.0尼龙线缝合。假手术组采用同样的操作步骤但不注射SURGIFLO?。缝合后立即腹腔注射抗生素(青霉素)10万单位/只以预防感染。
1.2.4行为学测定 各组在造模前1d,造模后第4d、7d、10d、14d(t1-t5)、鞘内给药后2h、4h、10h、12h、24h(t6-t1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