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少年抑郁障碍社会心理因素研究综述
青少年抑郁障碍社会心理因素研究综述
摘 要:抑郁障碍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究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帮助青少年及早走出抑郁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对青少年抑郁障碍社会心理因素分为: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障碍;社会心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094-02
抑郁障碍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是一类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伴随思维迟缓、意志力减退和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据有关资料显示,抑郁障碍的发病年龄越来越低龄化,65%的青少年都有一次或多次较为严重的抑郁情绪[1]。抑郁不仅影响情绪,也带动患者自杀意念,青少年自杀最大的危险因素是抑郁症[2]。抑郁障碍对青少年的危害如此之大,因此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制定有效干预措施。
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抑郁障碍主要与个人特质、家庭关系、应激性生活事件、童年期创伤性经历、人际关系、消极认知等有关。这些因素大致可分为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一、个体因素
1.人格特征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具有较为明显的焦虑、强迫、冲动等特质的个体易发生抑郁[3]。刘建平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较正常对照具有低E 分、高N 分和高P 分的特点, 即抑郁症患者较正常对照在人格特点方面更倾向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及神经质 [4]。Zuroff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抑郁的人格易感性进行研究发现,抑郁障碍是由于人格易感特质与外界压力事件的共同作用所致[5]。另外,个体的应对方式,也对抑郁障碍有所影响,王高华等人连续收集64例门诊及住院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 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 、儿童归因风格问卷( CASQ) 、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相应测查, 并同时对125例正常对照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应对方式中自责、求助、幻想及退避因子差异有显著性, 归因风格亦有显著性差异[6]。
2.儿童期创伤性经历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儿童期的创伤性经历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弗洛伊德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各种神经症症状几乎无一例外的可以追溯至儿童期的创伤性经历。多项研究显示,童年创伤性经历和成人的各种精神障碍高度相关,如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障碍、品行障碍、心境障碍、反社会行为、自杀现象等。程文红等的研究发现,患有抑郁障碍的青少年小时候经历的创伤比正常同龄人多得多,其发生抑郁的概率是无创伤史者的3.79倍[7]。凌宇等人的研究发现,童年期创伤性经历中的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对青少年抑郁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8]。有的人童年的创伤到成年都无法摆脱。像早期的母爱剥夺、打骂、虐待、抛弃、父母离婚等都会造成青少年童年期的不良经历。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硬环境和软环境,家庭硬环境是指特定的物质条件,它是人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家庭软环境是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氛围,它诉诸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时所形成的一种气氛。朱丽君等人采用儿童期不良家庭环境调查表对442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发现父母亲密程度不同, 其母子、父子关系存在显著差异;不良家庭环境与人格维度中精神质、神经质评分存在相关性[9]。洪珊珊等人对重性抑郁障碍( MDD) 青少年56 例和对照组60 名的自我意识水平和家庭环境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DD 组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低于对照组, 矛盾性高于正常对照组[10]。罗新坚等人对98 例重性抑郁障碍儿童少年和125 例正常对照自评完成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使用Logistic 回归筛选儿童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分别为自觉学习压力大,父母关系差,父母婚姻状况不良,父亲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父亲惩罚分高,母亲受教育年限短[11]。
2.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有不同分类法,目前常用的是把教养方式归纳为4种教养类型:权威型(高要求与高反应)、过度溺爱型(低要求与高反应)、独裁型(高要求与低反应)、忽视型(低要求与低反应)。其中独裁型与忽视型父母的孩子最容易出现抑郁[12]。据唐登华等人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父母有较少的关心理解和保护,而有较多的惩罚和拒绝否认。这样的父母教养方式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无助感,进而发展出无望感,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雾化吸入在COPD并肺占位患者经皮穿刺肺活检围手术期应用.doc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全身应用两种不同静脉糖皮质激素在AECOPD治疗中临床观察.doc
- 雾化吸入口服与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临床观察.doc
- 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以及硫酸镁对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临床研究.doc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doc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异丙托溴胺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效果分析.doc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用孟鲁斯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doc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喉炎疗效观察.doc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妥洛特罗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doc
- 雾化吸入治疗咽喉炎临床效果研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