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岳文化整体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五岳文化整体性

浅谈五岳文化整体性   摘要: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历史十分悠久。五岳是中国古代正统疆域的代名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五岳是一个文化的统一体,应该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关键词:五岳;文化;申遗   中图分类号:K9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07)01-032-05   收稿日期:2006-11-07   作者简介:王运(1986-),女,重庆市丰都县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本科生。   李江海(1965-),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前寒武纪地质学,自然遗产等。      近几年来,各地掀起了申报世界遗产的高潮,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一年只能申报两项世界遗产,而且其中一项必须是自然遗产,因此申报世界遗产变得非常困难。建设部今年公布了中国首批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华山、衡山、嵩山榜上有名。面对国内各地申遗的白热化竞争,也为了能让五岳尽快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已经提出了联合扩展申遗的办法,即四岳作为已经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东岳泰山的扩展项目申报世界遗产。但是,联合扩展申遗的意义不仅在于四岳能尽快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且在于五岳是中国古代王朝国家的疆域坐标和国土象征,五岳的范围是九州、神州、华夏地域的又一表达,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因此,五岳理应作为一项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岳是一个文化的整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一、五岳的起源与发展      五岳的得名,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代。“岳”在那时原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职称。《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载,“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可见“四岳”指的是尧的四个大臣。司马迁对“四岳”加了注释――集解郑玄曰:“四岳,四时官,主方岳之事。”后来便把主管大山的官吏与岳官驻地的大山名称统一起来了,便出现了代表四方大山的“四岳”。   记载“四岳”最早的古籍是《尚书》。《尚书?虞书?舜典第二》:“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此时只有东西南北四岳,而无中岳,而且具体说出名称的只有东岳岱宗(即泰山)。   春秋时产生了“五行”之说,战国时颇为流行。由于阴阳学家邹衍等人的大力宣扬,“五德终始论”越来越盛。“五岳”之说才应运而生,故《诗话》曾说:“唐虞四岳,至周始有五岳。”最早记录“五岳”的是《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以血祭社稷、五祀、五岳。”此时仍然只是指出五岳,而不言其为何山。   具体谈五岳是何山的古籍是秦朝人伏生所著的《尚书?大传》,曰:“五岳谓:岱(泰)山、霍山、华山、恒山、嵩山也。”此时的霍山是现在的安徽天柱山。秦以前的五岳具体是哪些山?我们从当时的文献中不得而知,但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第六》中引用了“正义括地志”对《尚书?虞书?舜典第二》作了注释,指出了当时五岳具体山名,如:“正义括地志云:‘泰山,一曰岱宗,东岳也,在?贾莶┏窍匚鞅比?十里。周礼云?贾菡蛟会纷凇!?‘衡山,一名岣嵝山,在衡州湘潭县西四十里。’‘恒山在定州恒阳县西北百四十里。周礼云并州镇曰恒山。’‘华山在华州华阴县南八里,古文以为敦物。周礼云豫州镇曰华山。’‘嵩山,亦名曰太室,亦名曰外方也。在洛州阳城县西北二十三里。’”如果正义括地志所言属实的话,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地图判断《尚书》中的“四岳”是现在的山东泰山、陕西华山、湖南衡山、山西恒山。司马迁又总结了五岳由五帝至秦代的演变过程:“昔三代之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ァ?於是自 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   五岳作为一种制度始于汉朝。《汉书?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发诏书,确定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即安徽天柱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又见《史记?封禅书》:“其明年冬(公元前106年),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汉代人应勋的《尔雅?释山》中也说:“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河北大茂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   到了隋朝,隋文帝杨坚又改南岳为衡山,《读史方舆纪要》载,隋开皇九年(589)“诏定衡山为南岳,而废霍山为名山”。而北岳恒山在汉神爵元年至元代时,指的均是河北曲阳的大茂山,并在此进行祭祀。金、元、明、清诸代均建都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