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孝经纪孝行到新二十四孝变迁.docVIP

浅谈从孝经纪孝行到新二十四孝变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从孝经纪孝行到新二十四孝变迁

浅谈从孝经纪孝行到新二十四孝变迁   摘 要: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孝”贯穿于儒家文化,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内涵。“纪孝行”章是古人对“孝”的践行的基本规定,对其进行解释是有效引导当下人们去践行孝悌观念的前提。新时期的孝道教育应该具有时代性、懂得去伪存真,确保我国文化精髓的优良性。“孝”的教育要克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从思想和行动上出发,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不断传承,坚持与时俱进。   关键词:儒家文化;孝道;教育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109-02   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体内容,自从西汉中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它就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主流的统治思想,在文化和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儒家思想发展的阶段大致有三: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是儒家思想的初创时期,当时的儒学被称为“显学”;二是在汉代的独尊儒术时期,此时儒学才真正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第三个阶段是宋明时期的理学,它成为了儒家后期的主要思想,此后一直延续至明末清初。纵观儒家文化的发展时期,以及它在不同时期所处地位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儒家思想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中国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其主体思想在中国人的文化认知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在今天,儒家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在这种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明和文化形态中,“孝道”是具有不同于其他文明特征的重要文化现象。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来看,可以说是“孝”的文化,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也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在中国文化传承过程中,“孝”是始终贯穿其中的。这一点,黑格尔在其作品《历史哲学》中阐述中国的孝时曾这样写道:“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的道德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道’”[1]。可见,“孝”在中国甚至是世界上的影响。   “孝”是中国核心观念和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而“孝”的原始典籍的表现形式,自然是出自儒家学派的、被广为传诵至今的《孝经》。孝经一书,全文共分十八章,将社会各阶层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划为五个层级,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又标示出了其实践“孝亲”的法则和途径。这自古以来就是读书人的必选书目,被列为“十三经”之一。然而,近百年来,国人受西洋文化的影响,一味追逐物质文明,而鄙弃固有道德,将精神的升华逐渐抛弃。甚至出现了凡是传统文化都被斥为落伍陈腐的东西的尴尬局面。若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人提倡人伦道德,宣说忠、孝、节、义,多数情况会被人讽讥为迂阔顽固,顽冥不化。那么,为何国人原本引以为豪的国粹精华会沦为当前境况呢?在此,我就对《孝经》第十章“纪孝行”章的研读,以及对一度流行的“新二十四孝”,简浅地阐述自己的思考。   “纪孝行”章,所讲的都是平日里最基本的孝行,分别予以纪出。其中涉及了五项当行和三项不当行之事。即“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尤为不孝也。”[2]其大致意思是说:大凡有孝心的子女们,都要孝敬他的父母,第一,在日常没事的时候,应当尽其敬谨之心,春夏秋冬,衣食起居,都要多方面注意。第二,对待父母,在奉养的时候,应尽其和乐之心,于父母面前,一定要表现得和颜悦色,笑容承欢,不要使父母感到有不安。第三,父母生病的时候,要尽其忧虑之情,急请名医诊治,亲奉汤药,早晚服侍,如果父母的疾病一日不愈,自己则一日不能安心。第四,倘若父母不幸病故,就要在临终之时,谨慎小心,备办一切。不但物质上要尽力配备,还要于情感上悲痛哭泣,极尽哀戚之情。第五,面对父母去世以后的祭祀方面,应当有思慕之心,要庄严肃静地祭奠,好似父母就在一样地恭敬。以上五项孝道,在行的时候,一定要有至诚之心。否则,徒具形式,就失去孝道的意义了。为子女的要孝敬父母,不但要履行以上的“五致”,还要做到以下的“三不”,其一就是官位较高的人,应当庄敬以待其部下,不要有骄傲自大之气。二是为人部属的小职员,就应该恭敬以事其长官上司,不要有一点悖乱不法的行为。第三,当处在鄙俗的群众当中的时候,应当和平相处,不要与人争斗。如果为长官却骄傲自大,那么必会招来危亡灾祸。而位居部属的人,如果悖乱法纪,也必定会招来刑罚和处分。在鄙俗的群众中与人产生斗争和纠纷,自己也难免遭受危险与迫害。以上三项违背道理的行为,每一件事都会有危及其自身而遭遇祸害,都会有殃及父母的可能。父母整日以儿女的福祸而忧心,若不戒除以上“三不”而逆行,即使每天用牛、羊、猪的肉来养活他的父母,也不能使父母宽心。这样也不配称之为孝子。可见孝养父母,并不在口腹之养,而贵在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