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颈夹脊穴位注射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疗效及其ETCGRP影响
颈夹脊穴位注射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疗效及其ETCGRP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位注射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7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取颈夹脊穴位注射和针刺治疗,对照组只采用针刺治疗,2周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检测ET、CGRP的变化,并于4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颈夹脊穴位注射在降低ET的同时,可显著升高CGRP的含量;治疗组愈显率为88.6%,对照组为6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夹脊穴位注射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改善患者血浆ET、CGRP的水平。
[主题词]水针;脑缺血/穴位疗法;脑缺血/血液;内皮素类/血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液
文章编号:0255 2930(2007)02-0093-03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对血液循环调节作用完全相反的两种血管物质,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某些器官组织中,与缺血性中风关系密切,能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判断病情的预后。本研究观察了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颈夹脊对缺血性中风患者ET、CGRP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均为2005年11月一2006年4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住院部和门诊病人。按入院先后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69±11.46)岁;病程最短0.5个月,最长12个月,平均(4.59±3.16)月。对照组中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00±10.4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2个月,平均(4.96±3.03)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修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由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或者MRI证实为缺血性中风(脑梗死)。
1.3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40岁以上、75岁以下者。
1.4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针刺有不良反应或不愿接受针灸治疗;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穴位注射:选C5、C6夹脊穴,用5mL注射器抽取复方当归注射液(成分:当归、川芎、红花,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mL加入5%葡萄糖溶液3 mL,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直刺人穴位40 mm,回抽无血,缓缓推入药液,每穴1mL。
(2)针刺:采用国内公认的针刺方法,以患侧阳明经穴为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取肩髑、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丰隆、悬钟、昆仑、太冲。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0.30 mm×40 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毫针(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直刺进针约25~40 mm左右,得气后,每穴行平补平泻之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期间每10分钟行针1次。
2.2对照组
单纯针刺治疗,针具、选穴及操作方法同治疗组。
2.3疗程
穴位注射隔日1次,针刺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观察4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改良爱丁堡加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无减少或增多18%以上。
3.2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浆ET、CGRP含量的变化情况。
所有受检者取空腹静脉血4 mL,注入含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0 μL和抑肽酶40μL试管中,离心10分钟(3 000 r/min),分离血浆于-20℃冰箱内保存待测。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再次取静脉血复查,方法同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ET和CGRP含量,药盒由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所提供,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检测。
3.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全管理资料目录(新版).doc VIP
- 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 - 森田正马.doc VIP
- 改革开放后山西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pptx VIP
- 九年级美术下册 第三单元 第2课《动漫形象设计》教学教案 新人教版.doc VIP
- 比较级最高级练习.doc VIP
- D-Z-T 0325-2018 石膏、天青石、硅藻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正式版).docx VIP
- (完整版)法兰连接尺寸HG20592-2009.pdf VIP
- 人工智能在消防防火中的应用.pptx VIP
- JB∕T 14641-2022 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pdf
- AI1AI增效:AI赋能职场办公提升.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