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懂中国青铜器文化、形式、功能与图案
作为西方中国古代艺术研究专家、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的好友,本书作者多次获得法国政府授予的勋章,多次向法国和中国的博物馆捐赠文物。他对中国古代青铜器和金器情有独钟,把毕生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与思考倾注在这部著作中。
在这一本书中,让你入门中国青铜器,进入神秘而瑰丽的青铜文化。本书介绍了青铜器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意义、青铜器铸造技术、青铜容器和乐器的类型、青铜器的纹饰母题及全球视野内学界对青铜器的主要研究,更对历代青铜器伪器制作做出了独有的深入探索。
中国早在公元前18―17世纪的夏代即已铸造复杂的青铜器。从三千六百年之前贯穿整个上古朝代,青铜器一直被中国人视为是天命、权力与地位的具体象征。青铜器的拥有者代表宗族、王朝和百姓,进行祭天与祭祀鬼神祖先,以祈求辖下境内和平昌盛并远离自然灾难。因此,在中国人心目中,青铜器从古至今皆与中国人共有的最基本、最神圣、最持久的宗教般的情怀――政权、国家人民福祉、孝道和祭祖――密不可分。
鼎,春秋时期
(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高:30.5厘米,直径:31厘米
玫茵堂收藏,编号第81号
禹铸九鼎
传说大约在公元前2200或2100年,夏代的君王禹治水成功,挽救偌大原本淹没的耕地,为人民带来了繁荣昌盛的新纪元。于是禹分天下为九州,并为每州铸造一件巨大壮观的青铜三足炊器,也就是中文所谓的“鼎”。这九件青铜鼎遂成为王权以及禹和其王朝受天命成为正统的实物象征。
瓿,商代,殷墟时期
高:18.4厘米,直径:31.1厘米
私人收藏
商代期间,祭祀鬼神与祖先的狂热支配了各阶层的社会生活与活动。因此,甲骨文――中国存在的最早书写文字与中国最古老的历史记载,不但详细记录了对祖先、鬼神与大自然的祭祀仪典,更详尽说明了食物献祭与奠酒的仪式,上述一切都必须使用青铜礼器。
鬲鼎,商代
殷墟时期
高:20.8厘米
私人收藏
这些青铜器被区分为日常生活所用与专为祭祀仪式所用。每一种器物都有适合的形状与尺寸,或用于烹煮、加热、盛装食物,或是盛装用来祭祀鬼神祖先的酒浆;食物由鱼肉与各种肉类组成,包括牛、羊、鸡、狗等等;汤类则由加热过的发酵果汁或米、大麦、高粱等谷物发酵的?{液组成。
觥,西周初期
高:27.5厘米,长:27厘米
玫茵堂收藏,编号第185号
爵,商代,殷墟时期
高:20.5厘米
私人收藏
青铜,
一般是铜与锡的混合物。在中国古代,也可能是铜铅合金、铜锡合金或是铜锡铅合金。这种在中国古代以合金制造的高质量器物即是此合金中铜纯度的证明,也是中国古代工匠成功控制熔化合金所需温度的证明,因为合金中铜所占的比例越高,温度也就必须升得越高。铜锡铅合金中,若铜所占的比例较多,而锡只占15%,就需要960度的温度;合金中铜占的比例较少而锡占25%的话,则需要810度的温度。而合金中铅成分的增加则可降低熔化此金属所需要的温度。
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工艺主要分为两种,块范法和失蜡法。其工艺复杂精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超凡智慧。
块范法(陶范法)
“
于上述遗址进行挖掘所发现的陶范残片,使得国立中央研究院李济教授领导的考古学家得以精确建立商代与周代工匠铸造青铜器时的不同步骤:
1. 首先,以硬陶土制成设计好的青铜器模型。这个硬陶土模型完全等同于未来将制造出来的青铜器,所有的细节角度与精致的装饰基本吻合相同。
2. 然后在模型表面完整覆上达15厘米厚的薄黏土,将作为铸造时的外范。
3. 进窑烧焙之后,将烧好的外范切割开来成为外范各部分的模型。
4. 将分开来的各部分外范再加以组合箍紧,埋于湿沙中,防止崩坏。
5. 再制一内范,外边包上外范,内范与外范之间留有5厘米至15厘米的空隙,即青铜器壁的厚度。
6. 最后,将高热的熔化铜液浇注到内范与外范之间的空隙中。
倒置冷却之后,多半都是上下颠倒浇注而成的青铜器即可脱模。许多青铜器的陶范痕迹或接合在近距离的审视下可以被观察到。不过,在高品质的青铜器上却几乎看不出痕迹,因为它们通常都位于青铜器接合部垂直线上,并被打磨过。
失蜡法
中国最早约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晚期,使用失蜡法进行青铜器铸造。它包含以下的步骤:
1. 在实心模上做出一个与设计的青铜器完全相同大小的蜡模,然后所有的装饰或者以手雕刻或者藉由模具戳印而成,后者多半用于战国时期重复出现的图案。
2. 一旦图案完成之后,蜡模就整个浸入一种含有抗力物质的液状黏土中,接着再覆上数层黏土,将模型包裹住。
3. 当高热的铜液浇注到裹住蜡模的实心泥模与黏土上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