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史不能只看规律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似乎是不刊之论。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中不周延之处――真能从历史中获得智慧吗?怎能保证这些智慧不是一种虚构呢?为何同样读史,有些人会变得更睿智、更达观,有的人却会变得更呆板、更封闭?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是否存有偏差?在“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之外,我们还能从历史中发现什么?除了几条干巴巴的“历史规律”,我们能否看到历史更丰富的侧面?
今年,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辛德勇先生先后推出《海昏侯刘贺》《中国印刷史研究》《祭獭食?》《那些书和那些人》等著作,展示出丰富而灵活的看历史的视角。
误打误撞闯进了历史圈
检察风云:作为历史地理学方面的学者,您当初为何选择这么难的一个专业?
辛德勇:没觉得有多难,初期也许要多看一点基础材料,但到研究层面,各专业的难度其实差不太多。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今天大家强调得比较多,觉得院校太强调专业壁垒,不利于人才培养。我倒不这么看,人是有求知欲的,谁会只看专业书呢?恐怕都会有所扩展吧?
我原本学地理,当时刚恢复高考不久,有十个省不知道地理属理科,也包括我所在的黑龙江省,所以我这样高中没学过地理的文科生也考进地理系。真学起来,觉得与自己兴趣相差太远,所以整个大学一年级,都是自己在看古典文学。
那时学校要求坚定专业思想,反对跨系听课,认为那是“干扰正常教学秩序”,我去听别的系的课,得央求熟人带进教室去,跟做贼一样,生怕被人家认出来。
我1978年2月入学,上大二时,亲戚给我搞了一套杭州大学历史地理研究生考卷,当时这都算机密,没关系还搞不到,我一看,觉得这符合我兴趣,从此敲定了一生的专业方向。
检察风云:您是怎么结识老先生们的?
辛德勇:刚开始也不认识,我就给他们写信。
检察风云:您当时还是个学生,老先生们会回信吗?
辛德勇:绝大多数都会回,忙不过来就让研究生帮着回,史念海先生每次都是亲笔回信,大?W期间他给我回了10多封信,后来我就上了他的研究生。谭其骧先生忙,便让葛剑雄代劳。侯仁之先生也很忙,后来我到北京,侯先生说太遗憾了,他错过了一个人才,老先生的话让我很感动。
读历史不是为了找共性
检察风云:常说以史为鉴,读历史是为了探索历史的规律,可您写的书更专注于细节,这是为什么?
辛德勇:探索历史规律是对的,可以深化我们对历史的认识,而非停留在表面。比如唯物史学,力图透过表面斗争去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互动,再比如心理分析史学,关注历史现象背后的心理原因。这些分析的优点很明显,拓展了我们看历史的视野,但也会产生问题,即忽略了什么是历史。如果历史仅仅是几条规律就决定了,那历史还是历史吗?抽象原则是很枯燥的,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条。那么,除了这几条外,我们还能从历史中看出什么来呢?
检察风云:可怎么保证所还原的细节都是真实的呢?
辛德勇:确实,很多真相是隐而不显的,但可以采撷不同侧面的信息,通过交叉对比,探寻历史真相。这就像法庭,当事人会说谎,但将所有人的证词对比分析,往往能揭出真相。
当然,历史越久远,材料就越少,越难做比对工作。不过研究汉代史,也可以从清代史中找灵感,毕竟权力斗争有其共性,可以用“往近看”来补充史料中的缺环。
不过,这要特别慎重,因为这很可能将我们带到错误的地方,将后人的认识强加给古人。比如现代社会有路线斗争,可看唐史,多是赤裸裸的权力斗争,不分士族、庶族,大家意见相近,但就是要搞掉你,我上台后再按你说的办。所以在分析唐代政治时,我们就绝不能套用路线斗争的分析框架。
强调历史的复杂性,并不意味着要忽视历史规律。懂得历史规律,对深入理解具体事实有帮助,但越完美的解释体系,就越难与具体事实相契合。
读历史不是为了找共性,不是为了发现规律,而是更好地去认识具体的历史问题。我们读史时,对规律性的东西往往兴趣不大,而牵涉因素越多,面相越丰富,读起来就越觉得有意思。
不应夸大“二重证据法”
检察风云:一般认为,所谓大师就是善于总结规律的人。比如一提王国维先生,大家就会想到“二重证据法”,而不是他的具体研究。您怎么看?
辛德勇:在学问上,我很崇敬王国维先生,但我崇敬他是因为他做了非常扎实的、富有意义的工作,而非“二重证据法”。
所谓“二重证据法”,即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这或者对重视出土材料、推进历史研究有意义,但过分夸大“二重证据法”的创新意义,我不太同意,因为用地下材料与文献记载相印证是普遍采用的方法,并非王国维先生首创。
自西晋开始,学者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