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孩子一起设计职业人生
与孩子一起设计职业人生
张放天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特约研究员, 国家注册职业指导师, CSDN 特邀职业生涯管理顾问。在国内首次提出“全人生涯规划”理念, 亲自辅导职业生涯团体咨询近五十场,一千二百人次参加辅导,曾应邀到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重点院校讲授职业生涯规划,并为联想、中国银行等企业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长期进行职业生涯个案咨询与研究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曼.赫塞如是说:“大多数的人就像是落叶一样,在空中随风漂游、翻飞、荡漾,最后落到地上。一小部分的人像是天上的星星,在一定的途径上走,任何风都吹不到他们,在他们的内心中有自己的引导者和方向。”面对着多元的时代,变革的社会,激烈的竞争,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天上的星星”是每个家长内心最深切的关注。
本期《职业》特邀著名生涯规划专家、教育心理专家、国内亲子人生设计教育领域最早的开拓者张放天老师为我们拨开云雾、指点迷津。
人生设计,中学正当时
职业规划是生涯规划中的一部分,是狭义的生涯规划,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角度,可以称之为“生涯教育”,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生涯教育是从幼儿园开始的;而在中国,“抓周”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早期的在生涯探索方面的亲子互动,可以说,在中国生涯教育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
根据国外学者对生涯阶段的划分,11岁之前,是生涯阶段的“幻想期”,主要是“广”,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种事物,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和优势,并开始初步的培养;11岁至17岁左右处于“试验期”,主要是“专”,就是重点培养孩子的兴趣,将兴趣逐渐转化为竞争力,同时与升学择业接轨做准备;17岁至青年期就进入到了“现实期”,主要是“实”,就是与现实对接。“广”、“专”、“实”这三个字是张放天老师在大量的亲子人生设计一对一咨询实践中概括出来的。他介绍说,11~17岁,大概是中学前后,无疑是生涯规划黄金阶段,对于那些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孩子们来说,人生就像一块空白的画布,可以尽情挥洒;另一方面,这个阶段也常被描述为一个由童年转变而来的狂飙时期和学业繁重的时期,如果出现问题和偏差将遗误终生。
张放天老师在咨询实践中发现:初中以上的学生,职业兴趣已经初露端倪。国内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也表明:初三以上的中学生的职业兴趣已出现明显分化。在这个由“幻想”转为“现实”的重要过渡阶段,孩子的生涯规划关键就在于探索和开发了。
张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李馨馨是一名高三女生,从咨询一开始就一脸沮丧地说:“张老师,我这个人是‘一无是处’”。随后又问:“看小说着迷对人生设计也有用吗?”接下来她带着期待的眼神说:“我非常喜欢刘若英写的书。”
看过热播电视剧《新结婚时代》的观众都会对刘若英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李馨馨听到张放天说自己和太太都喜欢刘若英时,她期盼的眼神几乎化为激动:“张老师,我觉得写东西挺有意思的,我想将来当作家!”
“可是……”李馨馨话锋突然一转,“可是我妈说当作家吃不饱饭,高二文理分科坚决不让我学文科。当然,我也不希望我将来没饭吃。”
后来李馨馨在叙述中无意识地说道:“我喜欢小说,经常上‘榕树下’网站、新浪网读书频道,要是能在这样的网站当编辑可就太好了!”说完最后这句话,被内心渴望所唤醒的李馨馨的双眼闪闪发光。
短短半个多小时的咨询,李馨馨在“自我盘点”式的叙述中进行了自我勘探和挖掘,并很好地与现实社会职业体系进行了有效接轨。从一开始的“一无是处”,到咨询最后的“闪闪发光”,张放天说,这就是李馨馨自我发现的慧眼在发光,更是她身上被勘探到的金矿在发光。“每个孩子都是金矿,就看我们做父母的有没有勘探金矿的‘慧眼’。父母们千万别把价值连城的‘金矿’当作‘一无是处’的垃圾。”
父母是关键
程功,一名高三理科男孩,高考前45天,在母亲带领下找到张放天进行首次咨询,2007年高考392,比“一模”199分增加了193分。
程功从小酷爱体育,虽然不是学校的体育健将,但是个十足的“体育迷”。程功的学习成绩很差,“一模”199分,大专水平都差之甚远。他也很有自知之明,早早瞄准了北京某私立大学的“体育管理”专业,当他将这个选择告诉母亲时,遇到的却是一盆冷水:“都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你还小,不懂,铁路公安咱有熟人,就业也好办,你学体育,体育明星就那几个,以你的体格能行吗?死了这条心吧!志愿都跟你们班主任说过了,不能改了!”程功的母亲苦口婆心且斩钉截铁。从此以后,原本刚刚提起的“为了实现自己的体育方面的理想而学习而冲刺”的那股劲儿,就象被刺破了的球一样,彻底泄了气。
我开始了与程功的单独咨询。我没有直接问他的志愿填报情况,更没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